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唐代律赋考
QQ咨询:
有路璐璐:

唐代律赋考

  • 作者:彭红卫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05780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348
  • 定价:¥2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律赋是赋的重要一体,唐代是律赋的起始和兴盛阶段,律赋是唐赋的代表体式和主流文类,具有创制意义和时代个性,在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但由于种种原因,律赋在赋史和唐代文学史的历史叙述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唐代律赋考》在对唐律赋文本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对唐代律赋的演进和文体牲进行多维描述,并对其中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考辨,以期推进唐代律赋研究,进而有助于赋史和唐代文学史研究的深化。
    文章节选
    **章 唐代律赋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节20世纪以来唐代律赋的研究历程
    20世纪以来唐代律赋的研究历程和状貌是与20世纪赋体文学、唐代文学乃至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命运息息相关的。一方面,受“一代有一代之胜”的进化论文学史观念和西方现代文学观念的影响,20世纪以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转向诗歌、散文、小说和戏曲,赋体文学研究除楚辞、汉赋外基本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另一方面受庸俗社会学批评观念和方法的桎梏,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除楚辞、汉赋情况稍好之外,其他赋体文学不仅被忽视,甚至被否定。在这种学术背景下,由于律赋创作的断裂,也由于“元明时期排斥律赋的言论及背景,也和民国学者对古代赋论的接受取向有密切关系”,更因律赋与科举制度千丝万缕的联系,唐律赋被文学史权力叙述所冷落的情形便较之于其他赋体体式的研究更为严重。 今年春上,我有幸读到彭红卫副教授的新著《屈原的文化人格研究》;现在,也不过才岁末年尾,却又听说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唐代律赋的演进及其特征考论》(更名为《唐代律赋考》)即将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真是令人惊喜!远在宜昌的红卫有电话来��约我为他的这部著作写一个序,虽然我并没有过请人写序和为人写序的先例,但基于对红卫此著问世的欣喜和种种学术因缘,我确乎难以拒绝红卫的嘱托,故此忝为小序如后。
    红卫曾师从我的同门师兄、华中师范大学的周禾教授攻读硕士学位。作为校外评审专家之一,我对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屈原的悲剧人格研究》记忆犹新,该文“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颇多己见新意,充满探索精神。后来他将硕士论文修改出版,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那本《屈原的文化人格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他又在我的好友张三夕教授门下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他有过多次交往。他向我借阅过一些赋学著作,我也帮他复印过一些不易找到的文献。我感觉他极其好学而且勤于思考,对学术有一份虔诚、敬畏心理和使命感。所以我对他以唐代律赋作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一直充满期待。2008年6月,我参加了他的博士论文答辩。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我仔细通读了他的博士论文,对他的论文和答辩都很满意。后来听说他的论文是本年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论文外送匿名评审中**的一篇全优论文,这也并不出乎我的意料。实际上,在他的论文答辩过程中,各位专家对他的论文评议兴致格外高,气氛尤其热烈,对他论文的学术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从《屈原的文化人格研究》到《唐代律赋考》,体现了年轻作者在辞赋领域辛勤耕耘的毅力和雄心,也全面显示了他的学术进路与自我超越。
    在我的体认中,辞和赋都是中国文学传统中的“美文”,并且是*有民族特色的文体,在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较之其他文体,辞和赋更为艰涩一些。所以,能够持之以恒地在辞赋领域剔抉爬梳,需要韧性和毅力;尤其是对年青一代的学者而言,更需要一份勇气和学术承担的责任感。屈原和楚辞研究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要想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是非常难的。红卫的**本论著《屈原的文化人格研究》试图从心理学、伦理学和审美学三个维度全面总结和探讨屈原的文化人格,着重在心理学的解释框架中,以人格心理学的*新研究成果为理论支撑,深入系统地描述屈原的人格特质和人格结构中悲剧性的层面,动态地展示其悲剧性的演变轨迹,以求得一个近真的屈子,进而在理性价值和人格范式价值两个方面揭示屈原文化人格的历史价值。作者认为,这份以生命意识和批判精神为核心价值的历史资源,应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吸收、消化和重塑健康人格的重要参照(参见《屈原的文化人格研究·前言》)。这无疑体现了年青一代学者学术承担的自觉意识。
    目录


    导论
    一 “唐无赋”说的古典形态
    二 律赋是唐人的创制和唐赋的主流文类
    三 研究意义、思路与框架内容
    四 **和创新之处

    **章 唐代律赋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节 20世纪以来唐代律赋的研究历程
    一 20世纪初到1949年——近现代律赋研究的草创
    二 1949年到70年代末——当代律赋研究的沉寂
    三 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新时期律赋研究的勃兴
    第二节 20世纪以来唐代律赋研究评析与前瞻
    一 唐代律赋研究的现代命运曲折
    二 唐律赋研究的文献整理匮乏
    三 唐律赋研究的发展不平衡
    四 唐律赋研究前瞻

    第二章 文体因革与律赋的渊源
    **节 赋体分类与历代学者关于律赋渊源的理论探讨
    一 赋体分类
    二 历代学者关于律赋渊源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声律论与骈赋的声律化
    一 关于声律论
    二 骈赋的律化之迹
    三 诗赋合流与赋的诗化
    第三节 对偶观与骈文的偶对化
    一 偶对思维与六朝人的对偶观
    二 骈文的偶对化之迹

    第三章 科举制度与律赋的诞生及演进
    **节 常科、制举及其与律赋的关系考索
    一 常科之明经与进士
    二 制举与博学宏词科
    第二节 试赋制度的嬗递与律赋的演进
    一 初盛唐试赋制度的确立与律赋的定型
    二 中唐试赋制度的转型与律赋的繁荣
    三 晚唐试赋制度的回归与律赋的新变

    第四章 律赋之“律”与律赋的特征
    **节 “律赋”之名与律赋之“律”
    一 “律赋”名称的由来
    二 律赋之“律”新论
    第二节 限韵是律赋的根本特征
    一 限韵风习之由来蠡测
    二 唐代律赋的限韵
    第三节 律赋的隔句对偶及其他特征
    一 隔句对偶(即偶对)是律赋的第二特征
    二 律赋的其他特征——以李程《日五色赋》为例

    第五章 唐代律赋作品考论
    **节 唐代律赋标准的论定与律赋发展分期
    一 唐代律赋标准的论定
    二 唐代律赋发展分期
    第二节 唐代律赋作品考论
    一 唐代律赋题材定量分析
    二 初唐律赋作品考论
    三 中唐律赋例考——韦展《日月合璧赋》作年考
    四 晚唐名家王棨律赋作品数量考
    五 唐代律赋名家作品存录情况辑要

    结语
    附录一 唐代律赋中现存试赋139篇一览表
    附录二 唐代律赋作家作品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