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难忘这八年(1975-1982)
QQ咨询:
有路璐璐:

难忘这八年(1975-1982)

  • 作者:程中源
  •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9787501234905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262
  • 定价:¥2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
    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转折。从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二大,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作者程中原,是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共和国史研究的权威,也是那个年代的亲历者。作者依据文献和档案,以史家的态度与生动的文笔,全景式地展现了1975-1982这八年,即文革后期至中共十二大之间,党和人民为改变中国命运与前途而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与开拓创新的努力。为了增加本书的可读性,作者在叙述中着意穿插许多重要事件的历史场景,让读者在阅读中走入历史,从而在故事中
    文章节选
    上篇 历史转折的前奏——邓小平与1975年整顿
    197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它因邓小平主持各方面的整顿而闪耀着独具的、特殊的光辉。
    这一年,邓小平,这位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即被当作“党内第二号走资派”打倒、1973年又重新出山的伟大人物,在毛泽东和周恩来、叶剑英的支持下,大刀阔斧地在全国各方面进行整顿,同占据要津的“四人帮”展开了特殊的斗争,力图拨乱反正,使历经九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的中国,逐渐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逐步实现安定团���的局面。同时,他又推行改革开放,力图尽快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历史已经证明,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1975年整顿,成就**,深得人心。作为从大乱走向大治的努力,作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尝试,作为历史转折的前奏,作为邓小平理论的起点,邓小平领导1975年整顿的历史,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一、“八月指示":“火炉"里吹出的清风
    1974年8月,炎炎盛暑。神州大地的政治气候,由于批林批孔运动的展开,同自然季节一样,持续高温。在北京参加检讨、揭发与林彪有关的人和事的军队高干会的各大军区司令、政委们,更是闷热难熬。这时,从号称三大火炉之一的武汉,风景秀丽的东湖梅岭1号别墅里,忽然吹出一阵清风——毛泽东指示:“无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这条“八月指示”,使得政治寒暑表高处的水银柱一下降了下来。军队高干会上的将军们如沐春风,会议也很快散场。
    毛泽东“八月指示”的**思想是安定团结。它产生的直接结果,一是军队高干会在正常的、团结的气氛中于9月10日结束;一是四届全国人大的召开重新提上了日程。毛泽东8月间的几次谈话,对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及其后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进行的军队高层清查工作作了一个基本总结,从而打碎了江青集团“点火放炮”、“放火烧荒”,妄图利用批林批孔运动搞乱军队,整掉一批军队领导干部的迷梦。
    这时,中国政治和社会的走向,是从政治运动恢复到正常秩序。历史提供了1975年整顿得以进行的不可缺少的政治环境,历史也迫切要求产生伟大人物来整顿文化大革命内乱的局面。邓小平在这种历史的必然要求下应运而出。毛泽东和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的关系走出低谷,毛泽东和“四人帮”的矛盾上升,达到文化大革命以来所没有过的高点。
    二、“本来要走进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
    1975年整顿,是文化大革命发展到那一特定时期的产物,也是各种政治力量矛盾斗争融为一个合力的结果。
    毛泽东在发动文化大革命以后,曾经不无喜悦地对外国朋友说,过去我们没有找到一种形式,一种方式,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现在终于找到了这种办法,这就是无产**文化大革命。①他认为用自下而上发动群众搞文化大革命的办法,可以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可以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专政。
    可是,毛泽东的良好愿望脱离了客观实际。他对形势的判断,他确定的文化大革命的对象、依靠的力量、进行的方法,都出了严重的差错。事情的发展同毛泽东的预想背离。“本来要走进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②毛泽东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变成了一场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灾难的内乱。全国上下,“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经过艰苦努力,甚至流血牺牲,总算在1968年9月,实现了“全国山河一片红”(即除台湾省外,当时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全国范围进入了“斗、批、改”阶段。原以为中共九大以后,经过“斗、批、改”,就可以实现“天下大治”的预期目标。不想接踵而来又发生了1970年8月庐山会议上的一场激烈斗争。
    林彪企图谋害毛主席的阴谋被识破和粉碎。否极泰来,历史在震惊世界的突发事件中出现了转机。林彪事件促使毛泽东醒悟,正视并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一些错误,特别是纠正文化大革命前期造成的一批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解放老干部。邓小平于1973年3月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陈云、谭震林、罗瑞卿等一大批老同志,也都由毛泽东亲自批示,或“解放”出来,或安排工作。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1972年的整顿。他组织批判极左思潮,致力解决国民经济的“三个突破”①,动乱局面逐步得到控制,经济和社会生活出现了转机。
    可是,好景不长。1973年8月中共十大以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在**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利用毛泽东的错误判断,兴风作浪,制造新的动乱。1974年初,他们搞起了一个批林批孑1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以及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革命家,企图篡夺党和**的*高权力。
    于是,动乱再起。在“四人帮”的煽动指挥下,1974年春夏,到处批“复辟派”,揪老干部,政治空气十分紧张;在“不为错误路线生产”等口号下,不少工矿企业停工停产;社会上又出现联络站、上访团、汇报团以及民兵指挥部一类组织,派性重新膨胀,山头重新树立,有些地方又出现了严重武斗事件。刚刚趋向安定的政治局势、社会生活又变得一片混乱。而有所恢复和发展的国民经济重新遭到严重破坏,许多企业处于半瘫痪状况。全国工业生产出现萎缩甚至倒退的严重局面。1974年全国没有完成工业生产计划。主要工农业产品,除原油、粮食增长外,其他全都减产。钢产量比1973年下降410万吨。原煤产量下降400万吨。铁路货运量下降5.3%,比1973年少运4321万吨。外贸逆差13.4亿美元。全年财政赤字7.7亿元。
    文化大革命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一个**,一个民族,面对如此长期、严重的社会动乱和经济萎缩,已经无法维持,已经再也不能照样生活下去了。制止动乱,进行整顿,成为文革九年动乱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促使一九七五年进行整顿的动因并不是个别杰出人物的意志或愿望,而是涉及到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整个**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
    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重大变迁的行动。”①毛泽东作出要安定团结的“八月指示”,整顿在1975年由邓小平主持进行,这是文化大革命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是适应中国历史发展必然要求的产物,是受历史发展内在规律支配的无法抗拒的潮流。
    三、邓小平走到中国政治舞台的**
    站在中国政治舞台**主持1975年整顿的,是邓小平。
    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初期,邓小平作为“第二号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被打倒。邓小平从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到重新出来工作,并站到政治舞台**,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随后又主持党**日常工作,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曲折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历程。历史的机缘,政治合力的作用,决定了邓小平的命运。其中*为重要的,是人的因素。
    如果说,邓小平是一匹千里马,也得要有赏识他的伯乐。发现他的伯乐,也是重新让这匹千里马扬蹄驰骋的伯乐,首先要数毛主席,同时还有周总理和叶老帅。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观察,正是林彪的垮台为邓小平的复出提供了条件,“四人帮”的失势为邓小平主持整顿创造了前提。
    1、“小平要出来,至少是常委。”
    其实,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对邓小平这位在六十年代初就被他看中、选定的接班人并没有否定。文革开始的时候,毛找邓谈话,要邓同林彪搞好关系。但邓同林搞不到一起去。他同林谈了一次,就谈崩了。②邓小平为林彪所不容,林彪与江青勾结起来,把刘、邓绑在一起,攻击、批判不断升级。但就在邓小平被打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似乎已成定局的时候,毛泽东也没有把邓的问题看得多么严重。在毛泽东看来,文革中喊喊“打倒”,是批评、帮助的一种方式。他心有有数,多次说,邓是内部问题,刘邓应有区别。
    ……
    目录
    上篇 历史转折的前奏——邓小平与1975年整顿
    一、“八月指示”:“火炉”里吹出的清风
    二、“本来要走进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
    三、邓小平走到中国政治舞台**
    1、“小平要出来,至少是常委。”
    2、沉默孤单的**亮相
    3、现在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
    4、“江青,小平出国是我的意见。”
    5、张春桥:“我早知道你要跳出来……”
    6、“将来这样的会,请小平同志主持。”
    四、整顿,在“三项指示为纲”指导下进行
    1、从铁路突破:“不唱天,不唱地,只唱9号文件这出戏。”
    2、要找不怕打倒的人进领导班子
    3、二三年要拿“杀手锏”,打到×××
    4、“我不谈政治,由他来跟你谈了。此人叫邓小平。”
    5、未能下发的《工业二十条》
    6、“军队要准备打仗。”
    7、造反派头头调离,“火箭干部”下放
    8、“鲁迅在的话,不会赞成把周扬这些人长期关起来。”
    9、“五子登科”,解决科技人员的困难
    10、教育部长周荣鑫:“出师未捷身先死”
    11、“放屁!文不对题。”
    12、部分地区粮食产量还不如解放初期!
    13、《论总纲》:“是香花,不是毒草。”
    五、动乱的中国得到初步解脱
    六、“我是桃花源中人,写这个决议不适宜。”
    七、1975年整顿是对“文革”拨乱反正的开始
    中篇 两种中国之命运的决战——1976年:从四五运动到粉碎“四人帮”
    一、总理逝世,江青行礼不脱帽
    二、“批邓”、“反周”激起举国义愤
    三、天安门事件
    四、“四人帮”继续兴风作浪
    五、多难之秋
    六、毛泽东与世长辞
    七、华国锋:江青,你出尔反尔!
    八、十月的胜利
    下篇 历史转折与新路打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
    一、华国锋稳定局势、抓纲治国
    二、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三、拨乱反正,从教育战线开始
    1.这个冬天.570万青年走进考场
    2、推到“两个估计”
    3、“向文艺黑线专政论开火”
    四、“这是科学的春天”
    五、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
    1、华主席的“**篇务实讲话”
    2、按劳分配的性质“不是资本主义的”
    3、“生产力是*革命的因素”
    4、“按经济规律办事”:吹响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
    六、“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实践。"
    七、胡耀邦初理冤假错案
    八、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
    1、外交“还债”
    2、中日“都要向前看”
    3、美国接受“三条件”
    4、“搞它个500亿!”
    5、两个禁区取消了”
    九、“要开足马力,挽起袖子大干”
    十、**工作会议——三十六天
    1、揭批查再搞=五年?不行
    2、增加了一个首先要解决的议题
    3、平反!平反!
    4、“人民万岁”——“天安门事件”平反
    5、清算“两个凡是”
    6、“王胡子,也够格”
    7、文革十年:民主法制在哪里?
    8、邓小平的。主题报告”
    9、。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
    十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转折的里程碑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擦脸毛巾”还有大小之分!
    3、“汪东兴同志的这个检讨,令人大失所望。”
    4、“乔木,你来写这两个文件。”
    5、39岁的藏族干部进入纪检委
    6、电台广播《全会公报》
    十二、理论工作务虚会,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叶帅提议与**决策
    2、会前的准备
    3、会议**天
    4、李鑫:“两个凡是”的错误,主要由我负责
    5、干部终身制是发扬民主的障碍
    6、57年之后,毛泽东的错误是严重的
    7、总结理论工作的经验教训
    8、错误思潮的泛滥与“西单民主墙”
    9、邓小平讲话:《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0、“让历史来检验”
    十三、农村改革先行
    1、从“省委六条”到包工到组
    2、“马列主义竟出在你们这小茅屋里了”
    3、“与其搞外国粮食解决吃饭问题,不如干脆搞包产到户”
    十四、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和全面解决历史**问题
    1、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2、“是好事,是胜利”——为刘少奇平反昭雪
    3、全面解决各类历史**问题
    十五、陈云、李先念主持国民经济调整
    1、“搞六千万吨钢根本做不到!”
    2、“新八字方针”
    3、**多拿出16个亿
    4、“5%有困难,4%也可以。”
    十六、对外开放与创办经济特区
    1、“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2、“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
    3、“经济特区”正式启动
    十七、“如果再不实行政治改革,我们的事业就会被葬送”
    十八、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十九、第二个历史决议诞生
    1、叶帅国庆三十周年讲话
    2、还是要搞一个决议
    3、邓小平提出三项基本要求
    4、“这个稿子,我也说不上是第几次稿子了”
    5、华国锋辞职
    6、“这很对,我赞成。”
    7、这个文件“经过不晓得多少稿”
    8、《历史决议》稿“改得很好,气势很壮”
    二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历史性伟大转变的完成和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2、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十二大提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4、打开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毛泽东为邓小平说话 “打倒一年,顶多打倒两年。小平,文可以与少奇、恩来相比,武可以与林彪、彭德怀相比。指挥两个野战军的只有一个邓小平。小平举重若轻,善于决断。他的毛病就是性子急了一点,决心下得太快。也不要紧。他不专权,会用人。林彪要是身体不行了,还是要小平出来,至少是常委。” 参加**军委。进**政治局 “现在,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一个秘书长吧,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个参谋长吧。” 江青拿出风庆轮的传阅材料,质问邓小平:对这个问题是什么意见,要邓立即表态。邓小平针锋相对回击道:政治局讨论问题要平等,不能用这样态度待人。这样政治局还能合作?强加于人,一定要写出赞成你的意见吗……愤然离开会场。张春桥看着邓小平走出去.阴险地说:我早知道你要跳出来,果然跳出来了。 围绕评《水浒》的斗争 9月中旬,江青到大寨鼓吹评《水浒》“对当代也有现实意义”,说什么宋江“上山以后,马上就把晁盖架空了”,明目张胆地影射诬陷周恩来、邓小平“架空毛主席”。毛泽东闻讯后当即说:“放屁!文不对题。那是学农业,她搞批《水浒》。这个人不懂事,没有多少人信她的,上边。”并指示“稿子不要发,录音不要放,讲话不要印”。 清算“两个凡是”的错误 华国锋:在同“四人帮”的斗争中,我们全党,尤其是党��**干部,需要特别注意坚决捍卫毛主席伟大旗帜的问题。当时的意图是,……绝不能损害毛主席的伟大形象。这是刚粉碎“四人帮”的时候,我思想上一直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依据文献档案,披露权威史料,展现重要场景,体悟特殊年代。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