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生涯一蠹鱼(签名本)
QQ咨询:
有路璐璐:

生涯一蠹鱼(签名本)

  • 作者:傅月庵
  • 出版社:上海世界出版集团
  • ISBN:9787806787380
  •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 页数:218
  • 定价:¥2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生涯一蠹鱼》精选傅月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阅读与写作”有关文章。全书内容按张潮《幽梦影》所言,依春夏秋冬分篇。“春”之篇,追述包括《带子狼》、《堂吉诃德》、《独白下的传统》、《围城》、《宫本武藏》、《长夜漫漫路迢迢》等经典作品,通俗小说、漫画书、剧本背后种种曲折故事与深刻的阅读心情;“夏”之篇为书缘回顾,包括书店、旧书店、师友追忆等,以阅读身世,为时代显影,点缀若梦浮生;“秋”之篇专谈作家,从老舍之死、周梦蝶之诚、司马辽太郎之博,一直谈到葛林之感情轨迹、卡波提之玩世不恭、村上春树之文学面向等,游走评论与札记之间,听作家之言而观作家之行;“冬”之篇,泛论笔名、作家、八卦、读诗、抄书、网路书店、作家与死亡、作家与城市、旅行与阅读等等,所见广,所论远,撩人遐想,发人深思。
    文章节选
    《生涯一蠹鱼》
    后记
    我是个半调子的俗人。一辈子里,读书,多半爲了兴趣;写作,常常是好︵耗︶玩的産物。更多的时候,读书写作都是工作需要,不得不然。从小,我于书物有缘,对于印有图像的字纸格外好奇,在路上随便捡到,也总要研究个老半天。*早认识的两行字:“**至上,民族至上”,那是“新乐园”、“双喜”烟盒旁的标语。五岁时,我问出来的。
    好友蒋行之曾写过一篇文章《家里没书》,说到她随着阅读而成长的经验,有笑有泪。我的经验相去不远。同样家贫无书,同样馋于阅读,偏偏无产**父母救生送死恐不瞻,奚暇治图籍?一切都得靠自己来。不识字时看图乱想,识字后乱读乱猜,抓到手里,有字的就算书。也因此,别人啓蒙靠的是**正派的《国语日报》、《正声儿童》,吾人一登场就毫无章法地岔入了《电视周刊》、《战地政务》。这二条系统日后分途发展:《电视周刊》接《传记文学》、《中外杂志》、《春秋杂志》;《战地政务》接《国魂月刊》、《**月刊》、《中副选集》。原因无他,家里没书,隔壁的隔壁是舅舅家,他是老国民党员,书柜里,有的儘是这些玩意儿。杂食更健康,乱看才够力。良有以也!
    因为爱看书,双鱼座个性又总朝抵抗力弱的方向走。略通人事,知道人必须赚钱才溷得下去后,便老想一石两鸟,找个“好”工作,整天看书又有钱拿。大学毕业,慎重判断形势,以爲走研究的路,埋首书堆,自有**供养,似可一搏。等到兴滋滋误闯学术丛林后,才晓得浅尝即止的杂食小白兔生存大不乐。几经思索,还是放弃写了大半的论文,落荒而逃。寻寻觅觅,*后当上了编辑,白天读稿编书,晚上读书写稿。如鱼得水,其乐融融。稳坐“好缺”,再也不肯移开屁股一吋。一九九八年,偶然机会,转到“远流博识网”跑龙套,成天与人聊书谈阅读,聊着谈着写着,*终竟凑成了这本书。无心插柳柳成荫,恰恰合了朱元璋那句话:原本只是打家劫舍,谁晓得竟闹出了一片江山!
    收录于此书中的文章,*早一篇写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那时候,还在台北盆地南边一所大学历史系当老学生,多半时间读书睡觉,少数时间吃火锅閒聊,偶而想到了,才上山去溷它二堂课。閒居无钱生活大不易,背地里也替“党外杂志”写稿鼓吹革命。这篇文章是杂志主编嫌不够火辣刺激,退而不用后,才转而投效《自立晚报》的;*后一篇则写于今年五月大旱之日,辗转得知有位中年好友正爲家事、人生事而烦忧不已,正好手边在读卜洛克的“马修·史卡德”系列,于是借题作文章,狠狠议论了一番。两相对比,十三个年头过去了���怒潮澎湃的激烈壮怀早不知消歇何处?剩下的,大约就如苏东坡的那一肚皮不合时宜了。红尘回首,青春都走过。浮生梦欺书不欺,我依然情愿生涯一蠹鱼!
    此书编辑全遵古法炮製,大约不离鲁迅翁三原则:“天地要宽、纸张要好、图片要精”。轮有年,集思广益,酌加银两,前二者不难达成。第三者属专业范围,必待非常之人始克有成。几经邀呼,好友齐夬终于动了心,铁肩独挑“摄影”大梁。旬月之间,挑日子,选底片;上山下乡,出屋入房;劳师动衆,鸡犬不安。几经折腾,成果确实斐然。看过我书房,到过我办公室者,无不高呼:“照片真会骗人!”;没逛过台大校园、自来水博物馆的也说:“在哪里?我也要去!”此书图比文好,装帧版型纸张更胜春夏秋冬文章,至此几可确定矣。文章固然是创作,书籍本身也是独立存在的作品,这一渐经失落的艺术,于此书或也可略得证明。
    大人而成大事,都说自己英明;小人或有小得,扪心只知感恩。几年以来,网路冲浪,编辑为家,已载满欢乐亦辛酸,时刻不敢忘记的,还是沩山老人这段话:
    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溼衣,时时有润。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先父、家母跟姊妹对我宽容到底,竟让**儿子、兄弟高兴读就读,不高兴读就休学、退学、转学,一直到了三十五岁才开始分担家计;徐泓老师、王芝芝师母不以弃学潜逃为忤,始终爱护我、鼓励我,书随便我拿,高兴还就还,不还就算了;为我开启编辑大门的庄展鹏、黄盛璘、杨雅棠,亦师亦友,诲我实多。没有他们的一力担待与长程掩护,我绝不可能躲在世界的安静角落,悠哉读写,遑论这本书的诞生。至于其他曾被我牵拖聊天閒扯逛书店大採购的这个、那个好友、网友,因为你们也都热爱书籍与阅读,所以,借用伍尔芙夫人的名言:“这些人不用奖赏”,我只诚心说声“谢谢”。呵呵~
    二○○二年初冬 台北汀州路
    目录
    《生涯一蠹鱼》
    春(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堂吉诃德
    鲁拜集
    湖滨散记
    大亨小传
    拉特兰农庄上的老鼠
    长夜漫漫路迢迢
    爱情万岁
    呐喊
    吴宓与陈寅恪
    围城
    文学杂志
    传统下的独白
    带子狼
    小拳王
    宫本武藏
    河的星尘往事

    夏(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我馆风雨飘摇之中
    书人一日·阅读**
    四月的马修·史卡德
    纽约的秋天
    我的老师和他的书
    天末彤云黯四垂


    老舍印象
    向守礼仙致敬
    书本有情——周梦蝶的人与字
    写作就是我的生活
    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我就是我的书
    这些人不需要奖赏!
    关于村上春树
    欲回天地入扁舟的白发欧吉桑
    走在推理与历史的道路上
    入魂时代身世的宫尾文学

    冬(读经宜冬,其神专也)
    关于作家这种动物
    焦虑的笔名,笔名的焦虑
    求求你,不要再了啦!
    临终的眼·死亡的脸
    抄书
    作家的地图·文学的城市
    四月读诗天,人间好景光
    五月的浪如云
    关于网络书店的一些胡思乱想
    快雨时晴札记

    后记
    编辑推荐语
    《生涯一蠹鱼》
    什么形容词都不需要的人
    傅月庵
    几天前,几位朋友在网络闲聊,谈到如果有天漂流荒岛,想带的是什么书?有人说佛经,有人要武侠小说、百科全书。几年前,我也想过这问题,当时答案跟今天好象没什么两样。我都期望能把吴鲁芹先生的所有作品带走。因为他的乐天知命,幽默真挚会让我在绝境里激发奋斗求生或坦然接受死亡的勇气。
    到了今天,知道吴鲁芹先生的人大概不多了,除了每年「联合文学奖」照例要附带颁发「吴鲁芹散文奖」之外。原因很多,传统散文的式微自是其大者。而吴先生惜墨如金,一生作品仅仅9部而已。莫说多半都已**,幸存的几种,在当今下架容易上架难的势利连锁书店里,找遍了恐怕也难得一见。然而,处身世纪末东风吹,战鼓擂,谁也不怕谁,硬把「肉麻」当「有趣」,「尖酸刻薄」看成「机智幽默」的所谓民主盛世里,吴先生潇洒坦荡,知情识趣的文章确实值得大家好好读一读!
    吴先生学历未见显赫,虽然常有人以「博士」头衔相加,但他实实在在就只是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而已。他的一生灾少乐多,时有师友贵人提携。中英文底子都很深厚。写得一手右军体的好字,也能做对仗工整的旧体诗;可以「眉批美国黑人文学」,也能「我谈、我访我喜欢的当代英美作家」。
    他自承一生懒散,遵奉「少说话,少做事」原则,事事朝「抵抗力小的方向」前进。50年代就以会写文章享得大名,却说什么也不愿揽事多写。1979年之前仅有《美国去来》(中兴文学)、《鸡尾酒会及其它》、《师友‧文章》(均传记文学)、《瞎三话四集》(九歌)四本文集出版。退休以后,在各方盛情邀约之下,重出江湖,写作自娱,短短四年之中又写出了《余年集》、《暮云集》、《文人相重》(均洪范)、《英美十六家》(时报)、《台北一月和》(联经)5本总共几十万字的文章出来。
    吴先生的文章路数,按照夏志清先生的说法,上承晚明小品直抒「性灵」的余绪,旁借英国散文的「幽默」传统。偏锋拥助正统,多师转益成我师。因此,此处的「性灵」便多的是寻常百姓的「人性」,而不是高来高去的「空灵」了。吴先生推崇过美国散文大家E.B.怀特的散文特色,隐约竟像夫子自道︰
    他写的就是日常不能再不重要的事了--非常琐碎的事情;但是你读了会觉得,除了政客瞎说八道、造原子弹、闯祸之外,人生还有很小的事情--听见两只鸟儿在那里唱歌的声音,伐木人的一点回音……可以引起你一点感触。
    这样的感触发而为文,在吴先生的彩笔调拨之下,处处机智隽永,妙语如珠︰「我已经过了六十了,不能再这样规矩下去了。」、「得意的人每逢大寿就做寿,不得意的人就做诗」、「我不敢说,懒散是快乐之本。但懒散不给人快乐的例子,是不易找的」……。因为有这样的真性情,吴先生乐于自嘲胜于嘲人,笔下的自己便成了一个不俗的「俗人」了︰
    但我之爱书,是若即若离,还不到成癖、如痴的程度。因此对西方书痴「面包可少而书不可少」的崇高境界,以及《北史‧李谧传》上「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那份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慨,甚少起感情上的共鸣。说老实话,我手边的钱,若仅够糊口,一定先买大饼,次及典籍。我生来大约就缺少诗人的气质,起早通常是为了赶路,不是为了看花。虽然也喜欢坐在院子里看月亮,到该睡的时候,还是蒙头大睡,并不舍不得室外的清光;总而言之,是个俗人。
    有人称赞吴先生有「轻裘缓带」的魏晋风度,手持烟斗微笑不语时*见典型。然而这并不代表他只会说说身边琐事,写写「小」文章。在内心深处,他自有主张。发为议论,也不是事事肯和平妥协的。如他一辈子始终在意,就是「文人德行」这事,*后甚至写出了一本《文人相重》。
    他写〈论读书人与怀才不遇〉时,从「*难伺候」开始论「读书人的绝症」,通篇充满鄙夷热衷干谒,穷追名利文人之情。对于那些以「屈原」自况的所谓「不遇」文人,他语带讽刺的说,屈原「『入则与国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待宾客,应对诸侯』,这点活儿,并不是读了几本破书的人,人人做得了的。」而后一片平心静气渐说渐转怒气引出了火气,他干脆明言直说,那些「没有证明具备『力逮古人』的诗才,也没有证明具备治理国事如今天所说的经理之才」却自认不遇者︰
    这种人若真的阴讹阳错,碰上知遇逾格提拔,小民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相形之下,我宁愿端详他们「不遇」之色,恭听他们「不遇」的牢骚。更好的希望,就是某**,他们或他,也发了诗兴,仿效屈原的「行吟泽畔」,淡水河、波多马各河都没有盖上盖子。
    这么「帅」的文章,难道也是几本破书,人人写得了的活儿?!
    1983年7月底,寓居美国的吴先生应邀赴邻人宴会时,穿戴毕挺,打上生平*爱的领结,跨下家门口石阶时,心脏病突发溘然而逝,一点痛苦也没有。他一生与妻相知与友相敬,平凡自重,潇洒从容,一如他生前戏撰的墓碑文︰「此处躺着的某某,对他什么形容词都不需要」(Here lies, for whom no adjective is necessary.)--这是一个有福气的作家愉快的结局,却是没福气的读者寂寞的开端。一自广陵散绝,清音难再入耳矣!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