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经济突围
QQ咨询:
有路璐璐:

经济突围

  • 作者:吕英胜 林汶奎
  •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 ISBN:9787504464095
  •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01日
  • 页数:269
  • 定价:¥32.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金融巨变下,主动适应环境、迎接挑战,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都是胜出的上策。在金融形势日趋复杂的今天,本书从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影响说起,让读者能够对危机中的中国经济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对中国的经济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同时细致地分析企业应该怎样渡过这次危机、制定怎样的措施来使得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其次,本书深入回顾了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衰退、198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1992年的日本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全过程,从世界上几次比较成功的应对危机的案例,对经济衰退时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仔细的分析,特别指出了各个**应该怎样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机遇。
    本书为企业决策人指明了生存和发展的方向,为创业者指出了成功的捷径,也让每个人能更好地从宏观经济角度去了解自己所在企业的发展,去思考个人职业生涯道路。
    文章节选
    上篇: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
    第1章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充分预见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早在2008年9月,国内金融界就曾展开过关于金融危机对中国所造成的危害性的讨论。正如有关专家所言,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巨大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只有充分估计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中国才能够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
    1.正确认识危机的动态传导过程
    根据有关专家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的演变实质上是一个动态传导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传导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从总体上来看,这种传导作用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领域、实���经济领域以及企业业绩领域。
    **,金融危机在金融市场的传导。从中国相关部门在美国的投资情况来看,无论是金融机构、外汇储备还是企业,在美国的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债券领域。当华尔街的金融机构纷纷倒闭之后,这些金融机构所发放的债券及其他投资产品的价值就会急速缩水,从而直接加大了中国对外投资部门的投资风险。
    除此之外,美国很多的金融机构都在中国设立了投资公司或相关项目,并且很多美国银行还在中国设立了分支银行、参股金融机构,甚至法人银行。当这些金融机构在华尔街的母公司出现危机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在中国投资、合作的项目。为了缓解金融危机给自身造成的压力,这些金融机构很可能会将自己在中国的资产进行大量出售。这样一来,中国外汇市场所受到的冲击将会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金融危机在实体经济之间的传导。美国金融动荡对其国内投资、消费以及居民就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仅在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之后,大约就有20000名员工遭受到了失业的打击,而且随着金融危机形势的不断恶化,美国的失业人数还在急剧上升。失业人口的上升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美国国内消费与投资的下降,而这也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商品需求总量的下降。显然,对于将美国作为重要出口市场的中国来说,这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元贬值的幅度不断加大,而以美元计价的产品价格则随之上涨。由于中国的大部分进口产品都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进口商品的成本就会大幅度地上升,*终会使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加大,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
    第三,金融危机通过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进行传导。当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以生产出口商品为主的公司以及为出口提供服务的公司的业绩都会受到影响,这对地方的就业以及财政收入会产生间接的影响。有关资料显示,南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浙江以及其他以出口贸易为主的沿海地区的GDP回落速度非常快。
    如果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可以限制在单个公司的范围之内,那么对于中国的整体经济来说,所受到的直接冲击应该是比较有限的。但是,我们毕竟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所以当金融危机通过多种传导机构不断蔓延之时,对于与美同投资贸易往来非常密切的中国来说,受到影响的机率和程度都是相当大的。
    2.充分预见金融危机的严重性
    截止到2008年12月,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然没有停止,这有力地证明了中闻国内学术界的普遍观点:这场全球性的灾难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深不可测,尚未见底。因此,充分预见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将危机的负面影响降到*低限度,是一项亟待完成的任务。
    首先,在金融投资领域**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充分利用规避风险的工具及手段,将金融投资风险降到*低限度。随着中同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在美国进行投资,并且投资规模在不断地加大。其实,在向美国进行投资之初,中国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的选择上都倾向于比较保守的产品。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投资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机构便开始向高风险的金融产品进行投资。所以,当这些金融产品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大幅度贬值之时,中国金融机构的投资也会出现大面积缩水。而且,随着形势的不断恶化,金融机构所需要面临的风险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信用领域,其所需要防范的风险类型越来越多,并且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其次,在出口贸易方面**应该对出口产品的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的需求陷入到了低迷的状态,这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调整,中国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并对出口产品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比如积极出口一些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尽量避免恶性的出口竞争,并尽快实现从产品数量竞争到产品品牌竞争的转型。另外,在出口结算货币的选择方面,要尽量避免汇率风险。
    再次,充分估计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寻找平衡点。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企业的经营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在制定财政税收、产业以及相关的商贸服务政策时要把帮助企业完成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当作一项重要目标,而不是由于企业受到经营风险不断降低对企业经营方式的要求。
    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危机的动态传导过程,充分预见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才能够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大限度地减小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
    影响中国经济的华尔街因素
    美国爆发的这场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场信用危机。各大金融机构将贷款转让给了证券公司,而证券公司再将这些贷款打包成抵押债券向投资者大量发放。在这之后,金融机构又开始向投资者提供避险丁具,当这些避险工具被再次打包发行的时候,违约掉期交易就开始形成了。从整个过程来看,每个环节的交易都是以未来预期收益为基础的,完全没有实际的资金作保障。因此,如果预期收益*终没有办法变成事实,那么信用资产便会成为纯粹的泡沫,很容易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这成为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根据有关专家的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说是美国现行经济制度与大众经济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从理论上来讲,金融资产的变化是由大众预期和大众资金决定的。但是,从华尔街金融机构业务交易的现实来看,大众预期却是由不受约束的少数精英来操控的。同时,金融界管理方式也与新时期经济发展对管理的要求发生了冲突。在虚拟经济出现以后,人们仍在沿用实体经济的逻辑来管理虚拟经济,这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矛盾的产生。
    当生产过剩的危机迫使人们用供求平衡原则来管理经济的时候,美国为了避免美元的滥发造成供求失衡就创造出了庞大的资本市场,为美元买卖提供了交易的场所。实际上,用来买卖商品的世界货币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足2%,而剩下的98%以上的份额都是用来买卖货币的。在信贷消费出现以后,货币以及信用的无限膨胀完全建立在了未来预期的收入之上,而一旦人们所能预见到的预期收入陷入到枯竭状态时,大量的信用产品也就变成了纯粹的资产泡沫,金融危机也就自然而然的爆发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这样的道理。
    作为世界金融历史转变的标志,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金融危机对中国汇率和资本市场方面影响的主要表现是,加大了中国汇率以及资本市场的风险。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政府开始采取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而美元的大幅贬值却使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并且外汇储备也面临着大幅度缩水的尴尬。除此之外,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美欧等发达**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较为明朗,再加上对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资本大量流向中国以寻找避风港,这会造成中国资本市场风险的进一步加大。
    ……
    目录
    上篇: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
    第1章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充分预见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影响中国经济的华尔街因素
    中国企业投资衍生品遭巨亏
    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入侵
    世界经济回调对中国的挑战
    全球金融巨变中的机遇
    参与救市,严防风险
    第2章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生存法则
    经济变化、行业周期与蓝海市场
    企业的自救生存法则
    经销商的生存方法
    企业如何拓展生存空间
    企业如何改变生存困境
    如何平衡企业生存与劳工权利
    金融危机下如何**投资
    外包呼叫**,企业金融危机的生存之道
    民营企业应对困境的生存法则
    金融危机下的就业与创业
    第3章 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自救
    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型企业的影响
    完善服务体系,获得长期发展
    中小型企业如何“全身而退”
    中小型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
    在危机中需要重视的市场原则
    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中小型企业的转型机遇
    中小型企业的转型策略
    中小型企业的过冬策略
    中小型企业怎样转“危”为“机”
    中小家具企业如何过冬
    金融危机下,中小网站的生存之道
    第4章 企业家的过冬论:请准备好过冬的粮食
    “不完全”过冬论
    柳传志的“过冬论”
    马云的“过冬论”
    华为:“严冬”中寻找机遇
    联想:探寻举措,跑赢市场大考
    中小企业金融危机下的过冬之道
    保险行业的过冬策略
    中国纺织行业如何安然过冬
    第5章 寻找危机背后的发展契机
    金融危机给中国的机会
    金融危机为中国品牌带来的机遇
    中小企业如何抓住金融危机中的机会
    全球经济危机给IT业带来的发展契机
    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在金融危机中谋发展
    第6章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创新战略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市场营销创新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应以创新应对
    金融危机加速IT服务业创新步伐
    企业如何在管理方式上创新
    第7章 企业如何拓展生存空间
    房地产企业发展之道
    中国外贸公司如何生存
    家装市场如何过冬
    建筑房产企业将如何生存
    制造业企业如何自救
    如何用渠道挽救五金企业
    物流企业如何生存
    互联网企业的生存法则
    服务业的发展之道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道
    下篇:历次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
    第8章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1837年的经济恐慌
    1895年的黄金外流
    1907年的股市危机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1987年的华尔街股灾
    日本应对金融危机的成功措施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功应对
    香港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
    第9章 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与教训
    再看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
    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再认识
    亚洲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警示
    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采取的积极政策
    为什么新兴市场易发金融危机
    新兴市场如何防范金融风险
    第10章 日本如何走出十年经济困境
    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
    诱发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潜在因素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大衰退
    日本金融的重生之道
    日本金融界的功勋改革人物
    日本经济衰退的深层原因
    日本经济迷局对中国经济的警示
    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
    第11章 罗斯福新政,走出大萧条时代
    中国式的罗斯福新政
    剖析罗斯福新政
    美国政府在两次危机中不同的救市
    罗斯福是如何实施新政的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应该怎样借鉴“新政”
    第12章 穿越迷雾,读懂全球化经济本质
    全球化金融危机对各个**的影响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全球化
    全球化引发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需要全球化来拯救
    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
    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金融全球化的作用以及影响
    金融危机下全球化路在何方
    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编辑推荐语
    这本书决定着5000家企业的生死转型,决定着1000000个职员的就业方向。
    企业“过冬”的*好“粮食”,中国企业走出困境的秘密法宝。
    全国商报联合会、《中国商报》、《新闻导报》、《汽车导报》、《中国商界》杂志社、《中国商人》杂志社、《中国收藏》杂志社等11家新闻机构联合向全国**。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