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制度哲学导论--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学与社会发展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制度哲学导论--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学与社会发展丛书

  • 作者:杨俊一
  •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588553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522
  • 定价:¥27.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源于作者上海市教委的一个课题: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而这一课题又是在我的一本专著《制度变迁与管理创新》基础上的后续研究。但在研究这一主题的过程中,发现,制度变迁不单纯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国化的应用,社会发展也不是社会学转型理论在中国的重建,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哲学综合研究的领域。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更突出“制度哲学”的特点,试图在构建制度哲学研究平台的基础上,对中国制度变迁和社会发展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因此,在研究结构和研究对象上,努力把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的方法综合起来,进行构建性的讨论和整合。不过,从制度哲学研究结构的角度看,本书还是一种探索性的尝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文章节选
    书摘
    2.马克思、恩格斯产权制度起源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专论产权制度的著作,其关于产权制度起源的思想散见于不同时期的著作中。
    首先,恩格斯认为产权制度的起源,经历了一个由原始的公有产权向私有产权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次社会大分工野蛮时代的中期。在氏族制度中,“家族经济是共产制的……凡是共同耕作和使用的东西,都是共同财产”。[13]随着交换和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大分工。每一次社会大分工,都会产生新的产权制度的实现形式。
    **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他的野蛮人中分离出来或从农业部落中分离出来,交换现象由偶然行为变为经常���活动。交换活动的常规化促进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提高促使产权制度的变迁,首先发生于家庭。“家庭革命”的结果,引发了畜群和新财富的出现,并成为男人的财产。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各个家庭首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仍然保存着的旧的共同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在这种公社范围内进行的共同耕作制。耕地起初是暂时的,后来便是**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完成的。[14]当新土地的占有者也完全摆脱了部落“*高所有权”控制的时候,“也就挣断了迄今把他同土地不可分割地连在一起的纽带”。“即土地所有权刚一确立抵押制度就被发明出来了”。[15]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商人**。伴随着土地所有权和抵押制的产生,促使财富发生集聚,于是需要调节利益冲突的第三种力量以合法的形式出现,氏族制度被彻底炸毁,**也出现了。P61
    目录
    引论:制度与发展/1
    **章 行为、制度与创新/48
    第二章 秩序与政策:制度系统论/125
    第三章 竞争与合作:行为动力论/167
    第四章 产权、技术与管理:组织动力论/212
    第五章 效率与公平:群体动力论/262
    ……
    编辑推荐语
    本书以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关于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的当代反思、西方制度经济学“合理内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本土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产-制度-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这三个方面为基本思路和总体构架,在构建制度哲学研究平台的基础上,把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的方法综合起来,进行构建性的讨论与整合,对中国制度变迁和社会发展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