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追忆章太炎(修订本)
QQ咨询:
有路璐璐:

追忆章太炎(修订本)

  • 作者:陈平原 杜玲玲
  • 出版社:北京三联出版社
  • ISBN:9787108031129
  •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1日
  • 页数:474
  • 定价:¥3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追忆章太炎(修订本)》丛书人选学者独具魅力,至今仍为学界和普通读者津津乐道。这种魅力,既源尹其学术成就,也来自其精神境界一这是较好地体现了古与今、中与西、学术与思想、求是与致用的结合的一代。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学术转型中,这些人都曾饱领风骚、独开风气,因而成为时人和后人的追忆对象。
    本集所选追忆文章,兼有史学价值与文学韵味,剔除了许多过分专业化的、需要特别知识准备才能阅读的“准论文”。希望这些有专业而又不囿于专业,能文章而不只是文章的基本风貌,读来或庄重,或琐碎,或洒脱,或俏皮.或长篇大沦,或三言两语,却有助于显示传主生命历程及精神境界的不同侧面。
    在近代中国学界,章太炎是*具传奇色彩,也*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早在其生前,有关章氏的各种轶闻,便已广泛流传。本集致力于搜集既可信又可读的回忆文章,所以在有关太炎的众多文章中,加以鉴定和别择,博览而精取,以凸显太炎先一生的“真精神”。
    文章节选
    章先生别传
    章先生讳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也。慕昆山顾炎武之风概,更名绛,字太炎,学者称太炎先生。少游朴学大师德清俞先生樾之门,兼从定海黄先生以周问大义,尽通文字器数之奥。见虏政不纲,出交贤豪,慨然以兴复为己任。
    属清室议改易成法不果,党祸起,先生避地台湾,间关至日本江户,邂逅孙公,共论相土迁宅之宜。作《相宅》,述孙公始谟,谓今后建都,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孙公雅相推重,先生亦服孙公善经画。孙公于开国典制,多与先生相商榷,时人弗之知也。岁癸卯,先生以《苏报》事与清廷讼不直,谳成,处先生三岁刑。同盟会建立之明年,先生出狱,同盟会人迎先生至日本江户,主《民报》笔事。先生尝书联贻孙公,署日“逸仙二兄”。逸仙者孙公字也。及武昌发难,风起云蒸,卒倾虏社而反汉鼎。非夫清廷腊毒盈贯,孙公与先生经纶草昧,及仁人志士幽囚辟易、断脰绝齿者之相继,未易以集事也。
    民国元年一月,临时政府宅南京,孙公受乐推就大总统职。孙公素知袁世凯畔涣不可任,壹意北伐;然以与武昌相失,不能得形势,时论亦汲汲欲仆清廷,孙公因荐世凯自代。世凯既绍纂洪绪,后遂僭号称制。虽西南首义,胜兵用命,狂狡熠沮,淫威余烈,几亘两纪,天下汹汹矣。先生《告癸丑死义烈士诸君文》,发愤论之日:“武昌之师,以戋异族;云南之师,以荡帝制。事虽暂济,而皆不可谓有成功则何也?异族帝制之执,非一人能成之,其支党槃结于京师者,不可胜计。京师未拔,正阳之闉未摧,虽仆一姓,毙一人,余蘖犹鸟兽屯聚其间。故用力如转山,而收效如豪毛。遽以是为成功者,是夸诞自诬之论也。人情偷息,怃此小康,未暇计后日隐患。某等虽长虑却顾,不敢自逸,无若众论之护呶何!自南京政府解散,提挈版籍而致诸大酋,终有癸丑之变。祸患绵匮,首尾四岁,以诒诸君子忧。繁岂小人偷息之咎,某等亦与有罪焉。”先生盖以临时政府移宅宛平,追惩前失,深自引咎,欲来者之引为鉴也。
    始元年,先生尝谒黎公于武昌,见黎公为人乐易,脱略礼数,谓与共和政体相应。及世凯继任,先生游宛平。他日世凯问政于先生,知先生不能为用,而惮先生重望,授先生东三省筹边使,而不使开府辟僚佐。先生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虽知世凯乏远略,无委仗意,犹庶几稍发舒素志。尝一行边,遂弃去。先生曾书《癸丑长春筹边》五言近体二首示余,其一云:“剑骑临边塞,风尘起大荒。回头望北极,轩翮欲南翔。墨袂哀元后,黄金换议郎,殷顽殊未尽,何以慰三殇。”论者谓尼父歌彼妇以出走,先生赋诗而挂冠,圣贤之不得行其志,大抵然也。未几归上海。
    宋教仁者,先生素所推毂,被世凯命长农林。时南北既一政,人皆争言文治,同盟会议员在都者,以教仁为魁。教仁睹世凯兵盛不可与争锋,欲因议会多算以桡之。癸丑当大选,教仁属望黎公。世凯调知其事,二年三月,世凯使贼杀教仁于上海。旋贷四国款二千五百万版以为解散东南义旅之用。八月南都既失,各省先后陷。先生于是年再适宛平,谒世凯,语不屈,遂见幽。世凯使幸臣陆建章布中调于先生左右。先生违难口授胜义,使弟子吴承仕疏记之,世所传《葑汉微言》者是也。
    五年世凯死,黎公继任,始出先生。是年夏,先生归自宛平,息肩上海。居顷之,南适肇庆,以观形势;复遍游新加坡、南洋、马来诸岛,所至演述宗国安危情势,以坚侨人内向之志。其秋归上海,因卜居焉。
    先生居既定,益扼腕策国事,故旧至自四方者,多就先生咨方略。时黎公虽继任,然失兵久,北洋军势未衰;而国务总理段祺瑞以不顺帝制,功尤高;其秘书长徐树铮缘附约法,构于府院之间。六年夏,黎公罢祺瑞职,以伍廷芳代之。令下数日,九省督军皆反。适长江巡阅使张勋人谒,请解散国会,登李经羲为总理,竟用是以兵二千矫命以清废帝复辟。黎公逊于东交民巷,密令段祺瑞复职,击走勋。黎公解职,冯国璋继。七月孙公率海军总长程璧光与先生及前国务总理唐绍仪赴番禺,军府既建,孙公以先生长秘书。先生为孙公草宣言,喻顺逆。既而请于孙公,赴昆明说唐继尧就副元帅职,出师北伐。先生有《发毕节赴巴留别唐元帅》诗云:“直北馀逋寇,当关岂一夫?”欲继尧佐孙公扶义,为西南诸将先也。未几下江,过湖南,反上海,问学咨政者,不绝于庭。自是南北交兵,绵四五岁。国璋去,北方又拥徐世昌主之;至十一年夏,北方将领请黎公再起。先生以书抵黎公日:“将帅过骄,难为其上。必欲出,请南都武昌,无滞宛平。”十二年六月黎公被迫如天津,浮海至上海,先生数过黎公道故。于时曹锟购致议员,图干大选。先生与唐绍仪电书告议员南下集会,然亦不能有所匡救。十三年十月,孙公过沪入宛平,先生入谒为别。及孙公在宛平不豫,先生手疏医方,属余致之左右。自是数言时事,多谔谔之论。二十年一月二十八日淞沪变起,先生入宛平,教北方柄兵者备边守险之策。主者是先生言,逡巡不能见之施行。先生反上海,旋如苏州,因家于是。与诸生创国学讲习会,然于经国立政之务,未尝忘靖献也。二十五年六月十四日以疾终于苏州寓邸。先生著述,世多有之,是以不论;次其轶事,以备国史之采择焉。
    赞日:余从先生游逾二纪,尝从容问先生政俗因革损益之由,先生启发恳至。又尝交先生弟子黄侃、汪东。侃之言日:“先生持论议礼,遵魏晋之笔;缘情体物,本纵横之家。可谓博文约礼,深根宁极者焉。”侃既死,东语余日:“先生之玄言,可得而闻;先生之文章,终不能规其豪末。”二君之言,盖笃论也。世多熹先生言政之电书,然先生乘兴奋笔,辄削藁不存,非其至也。世又疑先生立论先后殊致,斯则未原始察终之故也。先生救时之议,卑而易行;因人施教,随情利导。时有先后,性有刚柔,则所以开示之者,不容执一端。昔者尼父以道为度,标绝四之旨,亦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矣。先生尚不自有其身,何意必之有哉!先生尝自谓平生仪刑昆山顾宁人,宁人直阳九之运,志不得施,以言救人。先生起自诸生,濯缨汉室,弱冠之岁,道风素论,已镇雅俗,中岁毗佐孙公,一匡诸夏,为世斗极,生而八方景附,殁而四海遏密,盛德大业,虽与伊、吕比隆可也。乌摩至矣!
    余杭章先生事略
    先生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县人。慕顾宁人处士之为人,又改名绛。别号太炎。少治经术,从仁和高先生、德清俞先生游。瑰意独行,不事科举。尝读蒋氏《东华录》所载戴名世、曾静、查嗣庭诸事,始发愤于异族乱华之患。继读郑所南、王船山、全谢山诸书,壹以光复汉族为职志,著书用周召共和纪年,而摈清帝年号,闻者骇为悖逆狂惑,莫之顾也。
    甲午中日之役,丧师失地,输金钜亿,士大夫争言变法;南海康有为以“孔子改制”傅会之。有为欲创新宗教,牵合孔、墨为**,而自尸教主,先生讦斥其非。鄂督张之洞,亦恶康氏夸诞,请先生作《正义日报》排拒之。之洞方为《劝学篇》,以激忠爱。先生谓“九世之仇不能复,乃欲责其忠爱。忠爱则易耳,其依诸革命以后”,遂去鄂,赋《艾如张》以见志。康氏以工部主事管朝政,复赋《董逃歌》讽之。念台湾有郑成功遗民,割隶日本未久,将法顾君躬历九边,垦田自食,以觇世变。日本人馆森鸿者,故为德清弟子,与有雅素。乃适台湾,寄旅馆森鸿所。所图竟不就,转游日本而归。庚子之乱,北京沦陷,举国震恐。先生与容闳、唐才常,谋会南北豪俊,起兵于汉口。康氏富有票党徒,欲以勤王号召。唐君主虚拥康氏而伺其变,先生与议不合,未及抵鄂而事败。初尚与康、梁辈游,至是遂绝不相能矣。
    壬寅复去日本,与故大总统孙公相见,作《中夏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书》,告游学诸子。驻日公使嗾日警吏禁格,不果集会。归至上海,与蔡元培、孙毓筠诸君设教于爱国学社,日以种族大义相申儆。
    ……
    目录
    总序
    三联增订版序
    章先生别传
    余杭章先生事略
    余杭章先生墓志铭
    章太炎事略
    太炎先生行事记
    章太炎
    纪念太炎先生
    记章太炎与余订交始末
    伯兄太炎先生五十有六寿序
    悲忆太炎师
    记先外祖父陈干与章太炎先生的交往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纪念先师章太炎先生
    余杭章师逝世三周年追忆
    回忆章太炎先生
    谈章太炎先生
    星庐笔记·章炳麟
    太炎先生二三事
    本师章太炎先生口授少年事迹笔记
    记本师章公自述治学之功夫及志向
    太炎先生轶事简述
    我的外太公章太炎二三事
    我的母亲章王氏
    忆辛亥革命前后先父章太炎若干事
    章太炎与王金发
    《章太炎先生家书》叙言
    记先父母章太炎、汤国梨在抗战中二三事
    章太炎营葬始末
    章太炎先生轶事(咏莪堂随笔)
    记凤凰山馆论学
    章太炎与支那亡国纪念会
    中国教育会之回忆
    回忆蒋竹庄先生之回忆
    章太炎先生在狱佚闻录
    铁窗感遇记
    从章先生学
    民报社听讲
    记章太炎先生
    记太炎先生学梵文事
    辛亥革命·办《四川》杂志(节录)
    辛亥革命前后杂忆(节录)
    章太炎民国元年在南通
    我在六十岁以前(节录)
    《古史辨》**册自序(节录)
    记太炎
    纪念太炎先生
    关于章太炎先生的回忆
    回想四十八年前事(节录)
    芥川龙之介氏的中国观·章炳麟氏
    追念余杭大师
    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
    章太炎师门的晨课
    章太炎面折刘半农
    我所见晚年的章炳麟(1868—1936)
    《太炎先生书札》跋
    章公问业记略
    章太炎的北游
    章太炎
    《师友杂忆》(节录)
    章太炎先生在苏州
    记章太炎先生·在苏州
    谒余杭章先生纪语
    章太炎弟子论述师说
    章太炎赠丁鼎丞先生诗卷后记(节录)
    《章炳麟之生平及其学术文章》后记
    章太炎先生晚年在苏州讲学始末
    太炎先生《国学讲演录》序
    忆太炎先生
    追记章太炎师主办“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
    太炎讲学记
    章太炎的讲学
    国学大师章太炎
    章太炎先生访问记
    朴学大师章太炎故宅访问记
    章太炎先生轶事
    謦款小识
    书余杭章先生轶事
    章太炎先生
    谈蓟汉阁
    太炎先生言行轶录
    章太炎先生在莒录
    章太炎被羁北京轶事
    世载堂杂忆(选录)
    洪宪纪事诗本事注(选录)
    刘允臣日记(节录)
    胡适的日记(节录)
    太炎大师谒问记
    记章太炎及其轶事
    章先生逸事
    后记
    编辑推荐语
    《追忆章太炎(修订本)》丛书人选学者独具魅力,至今仍为学界和普通读者津津乐道。这种魅力,既源尹其学术成就,也来自其精神境界一这是较好地体现了古与今、中与西、学术与思想、求是与致用的结合的一代。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学术转型中,这些人都曾饱领风骚、独开风气,因而成为时人和后人的追忆对象。
    本集所选追忆文章,兼有史学价值与文学韵味,剔除了许多过分专业化的、需要特别知识准备才能阅读的“准论文”。希望这些有专业而又不囿于专业,能文章而不只是文章的基本风貌,读来或庄重,或琐碎,或洒脱,或俏皮.或长篇大沦,或三言两语,却有助于显示传主生命历程及精神境界的不同侧面。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