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健康大讲堂——不生病的饮食智慧
QQ咨询:
有路璐璐:

健康大讲堂——不生病的饮食智慧

  • 作者:霍军生
  •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 ISBN:9787229004958
  •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01日
  • 页数:223
  • 定价:¥2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229004958
    • 作者
    • 页数
      223
    •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01日
    • 定价
      ¥29.8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了解身体需要,摄取均衡营养
    清代医学家黄绣宫说:“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合则于人脏腑有益,而可却病卫生,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人体有五脏六腑,食物有四气五味,提高生命质量的**步,是要善于根据身体的需要,科学摄取食物中的营养。
    顺应四时变化,科学调节饮食
    人体健康与四季气候变化紧密相连,四季交替的规律也是人体的代谢规律。春季饮食要由温补、辛甘逐渐过渡到清淡养阴之品;夏季人体易因新陈代谢旺盛而伤津耗气,饮食也要以清淡生津食物为主;秋季风高气燥,饮食上也要相应地以滋阴润燥为主,冬季是滋补的*佳季节,这一季节的饮食既要敛阳又要护阴。
    对症食疗,祛病强身
    生病是身体传达的一种信号,需要用积极的饮食调养予以回应。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就是用日常食物作为**疾病的武器,西医也认为食物与营养是健康的基石,可见食物对于祛病强身的重要性。
    文章节选
    Part 1 解读中华食疗智慧
    中华饮食精髓新解
    五类膳食,保证营养平衡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根据中医文献中这段对平衡膳食的论述,我们可以把每天要吃的食物分成以下五大类,只要每天按类别适量选择食用,就能基本保证营养的平衡。
    ◆【谷类粮食为主食】粮食是热能的主要来源,*好坚持粗细搭配。普通人每天的粮食摄入量应根据运动量大小来确定,一般以每天5130克谷类为宜,其余的热能由肉、蛋、鱼、脂肪等副食供应。总的来说,粮食摄人量应占热能供给的60%~70%,约占膳���总量的32%。
    ◆【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包括肉、禽、蛋、鱼等。成人每日应摄人70~100克的蛋白质食物,占总热能的10%~15%,其中鱼、虾共50克,蛋25~50克。
    ……
    目录
    Part 1 解读中华食疗智慧
    中华饮食精髓新解
    五类膳食,保证营养平衡
    三餐吃好,无病到老
    食物四性与饮食宜忌
    饮食五味决定五脏安康
    十大平衡保证饮食健康
    健康饮食的“金科玉律”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健脑**,延缓衰老
    食不可无绿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
    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女子不可百日无(红)糖
    蜂蜜代糖,有益健康
    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
    “以脏补脏”和“以脏治脏”
    饮食疗养治百病——8大常用病患饮食法
    流质饮食法
    半流质饮食法
    软食法
    高蛋白饮食法
    低蛋白饮食法
    高热量饮食法
    少油饮食法
    低胆固醇饮食法
    正确烹调保**家常药膳9大制作方法
    Part 2 合理膳食及时预防 远离四季常见病
    春季养生专家谈
    明媚春季中的健康隐患
    春季饮食解析
    春季易缺乏的6种营养素从哪里补
    夏季养生专家谈
    炎炎夏日健康危机多
    夏季饮食解析
    秋季养生专家谈
    多事之秋的健康隐患
    秋季饮食解析
    冬季养生专家谈
    严寒冬季需小心哪些病患
    冬季饮食解析
    起居运动应季安排有讲究
    四时之气与五脏养生
    专家教你**四季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冬、春易流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冬、春易流行
    ……
    Part 3 对症食物 祛病强身保健身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