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

  • 作者:[美]斯腾伯格 俞晓琳 吴国宏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21728
  • 出版日期:2001年05月01日
  • 页数:464
  • 定价:¥3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智力因为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才具有现今丰富的涵义。其中智力结构理论极其指导的智力(IQ)测验几乎主宰该领域达半个世纪之久,至今影响深远。但它存在许多不足,如果一味强调技术,脱离研究对象的整体文化背景和社会实践,*终难免走向没落。三元智力理试图从主体的内部世界、现实的外部世界以及联系内外世界的主体经验世界这三个维度来分析、描述智力,超越了传统的IQ概念,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阐释智力,将智力理论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新的人类智力三元理论。我认为这一理论不仅在范围上超越了先前众多智力理论,而且比绝大多数一元的智力理论,包括我以前的成分理论,回答了更多的问题。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理论发端于成分理论:成分理论是现在三元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章节选
    塞普尔(SerpellR.1976)让赞比亚东部农村的车瓦族成人对儿童在适应日常生活时对任务的操作表现的情况进行评估。他发现即使采用适合各种文化的测验,被试的评估和儿童的认知测验分数仍没有相关。塞普尔得出结论,这些车瓦族人对智力的评判标准和西方的智力观无关。
    苏珀(SuperC.M.1982)分析了肯尼亚西部库克威特族人的智力观。他发现,当智力用于儿童和成人时其含义是不同的。“ngngom”一词用于儿童,其含义和迅速的言语认知、理解复杂事物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妥善性相同。“utat”一词用于成人,它表示创造性、聪明程度,有时也表示智慧和无私。另有一个专门的词“kwelat”指聪明和敏锐。
    斯腾伯格等(1981)发现普通人的智力观和专家的智力观显著地相似。专家和普通人评价的相关一般达到0.80至0.90以上。因此,他们定义理想化智者的重要行为特征大部分是一致的。然而,两者观点并不完全相同。首先,专家认为动机是“学业”智力的重要组成成分,而对普通人的评价进行因素分析,未出现动机因素;第二,普通人比专家更强调智力的日常生活表现方面的内容。
    检验内隐理论
    和外显理论一样,内隐理论应该进行内部和外部检验。过去的大部分研究很少进行内部检验,或根本就没有外部检验。斯腾伯格等(1981)力图进行两种检验。检验的细节将在后面详述。通过对产生三因素的相关矩阵中主因素不能解释的部分进行评估与分析,专家和业外人士关于智力的内隐理论在一定过程上得到了内部的验证。三因素模型解释了普通人数据46%的变差和专家数据51%的变差。外部检验有几种评价方式。主要的方法是以类似**信的方法描述人的行为,对这些人的智力作评价,检验他们在评价中采用已提出的智力因素的程度。一般人在评价个体的智力时,其内隐理论的因素可以解释92%的变差。
    评价内隐理论
    内隐理论和外显理论一样,既有优势,也有弱点。分别阐述如下。
    内隐理论的优势。研究智力的内隐理论及其方法,有一些长处可弥补外显理论的不足。
    1.情境相关性。相对外显理论忽略智力操作的情境,内隐理论不仅注意情境,而且主要依赖情境。内隐理论是人们对发生在情境中的智力概念的表达。当然,不能保证专家或普通人的内隐理论能够**地反映他们所处的情境,但不管怎样,他们的看法是我们迄今为止对情境***的反映。
    2.概念化的广度。许多人接触典型的IQ测验内容时不禁会对测验所表现的智力概念之狭窄感到吃惊,这些IQ测验是差异理论的确切反映。一方面,这些理论提出了十分广泛的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它们却没有抽取那些有关的非认知能力,这些非认知能力是人们(至少在我们研究中的人)认为构成真实生活智力的一部分。内隐理论的范围更广。举例来说,斯腾伯格等(1981)关于专家和普通人的评定结果揭示了典型外显理论智力观的某些特征,如言语和问题解决能力。然而,这些评定结果还揭示了社会能力或实践智力是智者的重要特征;很少有外显理论触及这些能力(Guilford是个例外,1976)。
    3.可证伪性。内隐理论的构成,比外显理论更笼统和模糊,但它们却更易证伪,这令人感到惊异。内隐理论更易证伪,主要原因在于两种理论的目的不同。外显理论研究通过智力在任务操作中的作用来理解智力,而内隐理论研究则通过人们头脑中智力的概念来理解智力。如果一种内隐理论不能代表人们的智力观,那么就可证明这种内隐理论是错误的。
    目录
    总序

    中文版序(附原文)
    译者导言
    **部分 引言
    **章 智力的概念
    智力的外显理论
    智力的内隐理论
    外显理论和内隐理论的联系
    第二部分 三元理论:亚理论
    第二章 智力情境
    智力的情境亚理论
    从情境中获取的智力内隐理论
    小结
    第三章 经验和智力
    智力的经验亚理论
    什么样的任务可以测量智力,理由何在?
    基于智力经验亚理论的应对新异性和信息加工自动化理论
    第四章 智力的成分
    分析单元
    成分和其他分析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成分和人类智慧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 三元理论:检验
    第五章 流体能力:归纳推理
    流体能力和智力:对文献的简单回顾
    评价流体(和其他)任务共同性的准则
    归纳推理理论
    归纳推理理论的检验
    隐喻归纳理论
    因果推理中的判断理论
    第六章 流体能力:演绎推理
    线性三段论
    语言—空间混合理论
    范畴三段论
    条件三段论
    第七章 晶体智力:言语理解的获得
    获得言语理解能力的不同认知观点
    从上下文获得的学习理论
    第八章 晶体智力:实时言语理解的信息加工理论
    两种实时言语理解观点
    实时表征和信息加工理论
    第九章 社会和实践智力
    社会智力
    实践智力
    第四部分 三元理论:某些启示
    第十章 特殊智力
    智力超常:顿悟和应对新异性的能力
    智力超常的其他方面
    智力迟滞
    第十一章 三元理论对智力测验的启示
    成分亚理论对智力测验的启示
    经验亚理论对智力测验的启示
    情境亚理论对智力测验的启示
    小结
    第五部分总结
    第十二章 整合与启示
    三元理论
    智力研究
    附录:通过成分分析栓验成分模型
    成分分析概况:选择或提出相关的认知理论
    选择一项或多项任务进行分析
    分解任务操作
    成分模型的量化
    模型检验:内部检验
    模型检验:外部检验
    重构成分模型
    成分模型的普遍化
    小结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编辑推荐语
    本书目录简介:**部分 引言;第二部分 三元理论:亚理论;第三部分 三元理论:检验;第四部分 三元理论:某些启示;第五部分 总结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