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批判与重建:鲁迅的文化选择与文学姿态
QQ咨询:
有路璐璐:

批判与重建:鲁迅的文化选择与文学姿态

  • 作者:王志蔚
  •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04240
  •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1日
  • 页数:251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鲁迅有什么值得我们谈论的呢?是他的深刻而严肃的小说、哲学般深奥的散文?还是如投枪匕首般的杂文?这些都是,因为正是这些洋洋洒洒的文章构成了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但仅仅说这些是不够的,因为在汗牛充栋的文学史中被以大篇幅谈论的不仅仅有鲁迅,我们之所以如此地热衷于谈论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本书透过鲁迅的大量思想和创作文本,探讨了鲁迅国民性批判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鲁迅和新文化时代的历史语境,广泛探索了鲁迅这一精神产生的历史与文化根源。
    文章节选
    **章 关注国人的健全与解放
    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学界在谈到鲁迅弃医从文、决心改造国民性的原因时,千篇一律地说成是受到“幻灯事件”的刺激。这种说法过于简单,也不够准确。回到鲁迅成长的历史中重新审视,我们发现“幻灯事件”不过是鲁迅思想发展大转折的一个直接因子。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其实与其惨痛的人生体验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省、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启迪以及近代西方关于中国国民性研究、明治日本国民性讨论热潮有着多样的、直接的联系。
    一、源于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痛切反省
    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科场贿赂案入狱,父亲周伯宜被革去生员头衔,从此鲁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母亲带着年幼的鲁迅兄弟到戚家避难,那些势利的亲戚居然说他们是“要饭来的”。父亲得病后,小小的鲁迅有三四年的时间频繁出入于当铺和药店,要从比自己高出一倍的当铺柜台外送上典的当衣物、首饰,在世俗的轻蔑声中为治父病而奔波。作为长子的鲁迅不仅要承担起一部分沉重的家庭生活负担,还���承受着一些居心不良的亲戚、乡人的流言污语。家庭的突然变故及悲惨的生活经历,使“掉在冰水”中的鲁迅认识到,“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这是少年鲁迅对世人国民性*深切、*具体的感受了。为此,鲁迅想去寻找为S城所诟病的“另一类人们”,即去南京追寻“理想的人性”。然而,南京学堂“乌烟瘴气”的人和事太多,让人总常觉得不舒服。……
    ……
    目录
    序(方维保)
    **章 关注国人的健全与解放
    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关于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理性思考
    近年来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研究综述
    鲁迅的“看客”情结探源
    近30年《药》的主题研究述评
    第二章 社会变革进程中的文化反思
    是东南英杰还是蜕变官僚
    ——我观鲁迅评价王金发
    鲁迅对辛亥革命历史教训的文化反思
    评近30年鲁迅与辛亥革命研究中的一种“神话”倾向
    ——兼论资产**革命党与群众关系的认识误区
    第三章 两位思想巨人的文化观照
    鲁迅和毛泽东改造国民性思想渊源之比较
    批判与重建:鲁迅与毛泽东改造国民精神的探索
    毛泽东对鲁迅辛亥革命反思的历史超越
    鲁迅与毛泽东教育思想产生的中西文化背景
    第四章 先觉智识者的矛盾与不同选择
    批判与接受:鲁迅与胡适对梅兰芳的文化选择
    鲁迅与胡适儿童教育思想比较及其启示
    鲁迅与胡适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其实践悖论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鲁迅戏曲思想的人民性及其启示
    “人民本位”:鲁迅和毛泽东戏曲观的共同审美取向
    附:鲁迅教学札记
    鲁迅小说结构的创新
    不写背景而背景毕现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鲁迅怎样当教师
    鲁迅的创造个性
    后记:我与鲁迅研究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