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文经典100句:荀子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文经典100句:荀子

  • 作者:文心工作室
  • 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ISBN:9787542664679
  •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优雅的汉语》丛书以“轻松阅读经典,深入中文堂奥,体味汉语大美”为目标,“中文经典100句”,通过经典“金句”,“句读”经典的方式,令读者无须整本“啃读”经典,即可了解“名句的诞生”,更理解“名句的内涵”,还能延伸“名句的妙用”,在轻松阅读中精粹尽览,更觅得经典中鲜活的中国智慧。 《中文经典100句:荀子》遴选《荀子》中的名句一百条,用轻松的解读方式、故事性的描述,将名句与经典的主旨阐明,有助于读者通透运用名句。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因此强调礼、法的制约,继承儒家“立于礼”的客观实践精神,透显知性主体,有功于经学的传授。《荀子》不仅有着极高的儒门义理的丰富性以及 “隆礼义”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发挥,在全书的文章呈现方面亦堪称千古文章典范,说理清晰、譬喻生动、修辞精当。
    文章节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名句的诞生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1,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2,輮3以为轮,其曲中规4,虽有槁暴5,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6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篇〉 完全读懂名句 1.蓝:植物名,叶子可做蓝色的染料。 2.中绳:符合绳墨取直的标准。中:符合。绳:木匠用以取直的墨线。 3.輮:使直的东西弯曲。 4.规:量圆的工具。 5.槁暴:晒干而枯。暴:音铺,晒。 6.砺:磨刀石。 语译:有才德的人说过: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青色,是从蓝草提炼出来,但染出来的颜色比蓝草还要深;冰,是从水凝固而成��,但比水更为寒冷。木材的直度,符合绳墨取直的标准,但加工弯曲却可以使它成为车轮,其弯曲的程度符合圆规的标准,虽然经过晒干,也不能恢复挺直,这是加工弯曲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绳墨就会变直,金属器物经过磨刀石就会变锋利,有才德的人广博地学习知识,并且每日三度省察自己,那么他的智虑就会清明,行为也不会犯错了。 名句的故事 荀子举“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两个自然现象的事物来比喻学习的效果,意指任何人不论天资高低,只要后天肯下工夫,坚持不懈,日后必定学有所成。文中又以木材、金属器物为喻,说明木材欲变直或弯曲,金属器物欲变锋利,都必须假借外物(绳、輮、砺)的辅助才能完成。 同样地,在荀子看来,人也并非天生就明白事理,足以使人产生改变的有力外物,就是学习;好比东方的干、越与北方的夷、貊这四个地方的人,他们的孩子刚出生时的哭声是一样的,但长大后的生活习惯却大不相同,这便是教化所造成的结果。也就是说,人虽无法生而知之,但透过后天的学习,人依然可以提升智识才能,改变思想行为,培养出更高的道德标准。 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在〈文选序〉中写道:“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厚冰是由积水凝固而成,但积水却没有厚冰来得寒冷。一向爱好文学的萧统,在此借用荀子“冰”、“水”之喻,表明事物经过日积月累的更新,不只改变了原本的状态,更会发展出超越先前的崭新形式;正如文学的历来发展,亦是从上古质朴简约的文风,逐步演变成后来注重对仗,极力铺陈辞藻的瑰丽美文。 唐人白居易作《赋赋》一文,阐述辞赋的源流与变迁,其言:“冰生乎水,初变本于典坟;青出于蓝,复增华于风雅。”冰是由水生成的,文体的转变自三坟、五典这些远古的典籍开始,此后青出于蓝,遣词华丽更超越周代《诗经》里的诗文。白居易有感文章日新求变,文人下笔更趋字斟句酌,进而开展出比以往更繁复华美的体式,其说与前人萧统可谓一致。 历久弥新说名句 “青,取之于蓝”其后衍生出成语“青出于蓝”,荀子原是用来比喻学习成效,后多引申为学生的表现胜过老师,或是晚辈的成就超过前辈,义近于“后来居上”、“后浪催前浪”等词。 唐人韩愈在〈师说〉曾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理解知识、学问有早晚的差别,学术、技艺各人有其专门的研究。韩愈在文中一方面鼓吹振兴师道,勉励士大夫为学一定要从师,不可故步自封;另一方面,其深信学生经过拜师问学,奋勉精进,成就很有可能赶上老师。 南宋文人陈郁,字仲文,号藏一,著有《藏一话腴》,此书内容除了记载南北宋年间的杂事,也抒发作者对诗词的审美观。其中一段为:“太白云:‘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江南李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略加融点,已觉精彩。至寇莱公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夜度娘》)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描写离别的愁绪,以上四家作品各有千秋,自然成为众人琅琅上口的名句;不过,陈郁依个人偏好,以为北宋才子秦观的文句,意境高出北宋宰相寇准,寇准又胜过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又优于唐人李白,故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表后人的成就超越前人。 明人程登吉《幼学琼林.师生》中云:“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这本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启蒙中的儿童,所以作者以浅白的文字,诠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期待后进把前辈当作学习的榜样,假以时日,必当能超越前辈所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名句的诞生 蓬1生麻2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3,与之俱黑。兰槐4之根是为芷,其渐5之滫6,君子不近,庶人不服7。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劝学篇〉 完全读懂名句 1.蓬:植物名,风卷而飞,又叫飞蓬。 2.麻:植物名,茎部的韧皮纤维长而坚韧。 3.涅:音镍,可做黑色染料的矿物。 4.兰槐:植物名,又名白芷,开白花,气味芳香,其苗称为兰,其根称为芷。 5.渐:浸润、渍染。 6.滫:音宿,酸臭的淘米水;泛指肮脏、发臭的水。 7.服:佩戴。 语译:飞蓬生长在高挺的麻丛中,不用扶它也会长得笔直;白沙混在黑色的土石里,就会与黑土石一起变黑。兰槐的根叫作芷,把它浸湿在肮脏的臭水里,君子不会去接近它,一般百姓也不会佩戴它。兰槐的本质并没有不好,而是把它浸入臭水的缘故。因此君子居住一定慎选好的乡里,出外一定和有道德学问的人交朋友,就是为了防止受邪恶小人的影响,而能去接近正道。
    目录
    青出于蓝,化性起伪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弟子通利则思师 坎井之,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 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均薪施火,火就燥;平地注水,水流湿 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复礼克己,制名指实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无礼则不宁 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度己以绳,接人用抴 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 以类行杂,以一行万 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埶也 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 取人之道,参之以礼;用人之法,禁之以等 通忠之顺,权险之平,祸乱之从声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 礼者,人道之极也 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 螭龙为蝘蜓,鸱枭为凤凰 欲近四旁,莫如** 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 非目益明也,眸而见之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上士吾薄为之貌,下士吾厚为之貌 谨言慎行,坐言起行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故知默犹知言也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 善择之者王,不善择之者亡 以疑决疑,决必不当 君子之言,涉然而精,俛然而类,差差然而齐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跄跄 无留善,无宿问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立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 知者自知,仁者自爱 积少成多,见微知著 蹞步而不休,跛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尽小者大,积微者箸 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士信而后求知能 澹泊寡欲,谦卑自牧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 公生明,偏生闇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 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 官人守数,君子养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 进则近尽,退则节求 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无埶列之位而可以养名 刑不过罪,爵不踰德 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爱民如子,民富国强 君子为治而不为乱,为修而不为污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仁人之用国,非特将持其有而已也,又将兼人 主道治近不治远,治明不治幽,治一不治二 明主急得其人,而闇主急得其埶 人主不可以独也 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 川渊深而鱼龞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诚必用贤 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务本节用财无极 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