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吴秀卿卷/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吴秀卿卷/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

  • 作者:(韩) 吴秀卿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ISBN:9787534799556
  • 出版日期:2018年03月01日
  • 页数:378
  • 定价:¥1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韩国的中国戏剧研究者吴秀卿的论文自选集,主要内容如下:韩国的早期中国戏剧研究主要受到王国维先生的影响,后来慢慢扩大了研究范围和方法,并从韩中比较的观点,获得了新的认识和视角。作者研究从南戏文本出发,纵向扩大到目前民间戏剧传承的调查研究,横向扩大到域外传播研究,也关注了戏剧交流与再创作留下了一些记录。通过这本自选集,展示一个域外学者研究中国戏剧的轨迹,希望在中国戏剧研究的队伍里能增添多一个视角。
    文章节选
    (二)人物形象 关剧《拜月亭》里整本由正旦王瑞兰独唱,通过故事发展和整本戏中的唱词宾白,很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温柔又大胆,活泼又深情的女人,对世隆的爱情,层层深入,对父亲的尊敬,一转成怨。 在**折瑞兰刚与世隆见面时,为乱军迫得“藉不得羞共耻” (【后庭花】),提出“怕不问时权做兄弟,问着后道做夫妻” (【金盏儿】)的建议。 到第二折她扶着染病的世隆上来表白时,便云“俺两口儿”,可知他们已成夫妇。 从这一折看病的场面里,她的爱情已表现得非常真实,为该折后面被父拆散的场面打好了感情上的基础。 她伤离别的悲叹情绪在曲词里流露得****。 【哭皇天】较了数个贼汉把我相侵傍,这恩临怎地忘? 闪的他活支沙三不归,强交俺生吃扎两分张。 觑着兀的般着床卧枕,叫唤声疼,撇在他个没人的店房! 你怎生便交我眼睁睁的不问当? 兀的是俺亲爹的恶党,休把您这妻儿怨畅。 【乌夜啼】一霎儿把这世间愁都撮在我眉间上,这场愁不许提防,���相别此语伊休忘:怕你那换脤交阳,是必省可里欣扬。 俺这风雹乱下的紫袍郎,不识你个云雷未至的白衣相! 咱这片霎中,如天祥,一时哽咽,两处凄凉。 (第 2 折) 她把世隆撇在招商店里,独自回到父母家中,她自说“不曾有片时忘的下俺那染病的男儿”。 她一想起世隆,便埋怨父亲不喜欢秀才,说:“那个人生下来便做大官享富贵那!”她对父亲向往现成富贵的不合理要求加以批评和讽刺,这不外是她对世隆思念的表现。 更对暮春景色有“我付能把这残春挨彻。 嗨! 地是俺愁人瘦色”的嗟叹。 因而烧夜香拜月: 【倘秀才】天那! 这一炷香,则愿削减了俺尊君狠切! 这一炷香,则愿俺那抛闪下的男儿较些! …… (做拜月科,云)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 教俺两口儿早得团圆! 瑞兰对团圆恳切的企求就是关汉卿在该剧中*令人感动的一节。 因为有这样深厚的爱情,她才在第四折婚礼宴席上重见得世隆,可以责怪一番其负心行为。 【水仙子】**这半边鸾镜得团圆,早则那一纸鱼封不更传。 须是俺狠毒爹强匹配我成姻眷;可是谁殃及你个蒋状元,一投得官也接了丝鞭? 我常把伊思念,你不将人挂恋,亏心的上有青天! 负心情节的插入,不但可以提高戏剧性,又可以衬托瑞兰一方对爱情真挚而热烈的态度。 这情真意深地对瑞兰父亲的表现却大胆而泼辣,因为对他不重真情仅求富贵的利己欲望和庸俗追求已经深深失望,形成强烈的反感。 这一点上,关剧已达到极为成功的刻画。 在楔子,瑞兰流泪饯送上远路的父亲,流露出对父亲的真情。 不过父亲毫无怜悯地拆散情人时,有了新的觉悟: 【斗虾蟆】俺便似遭严腊,久盼望,久盼望你个东皇,望得些春光艳阳,东风和畅。 地冻剥剥的雪上加霜! 无些情肠! 紧揪住不把我衣裳放。 见个人残生丧,一命亡,世人也惭惶。 你不肯哀怜悯恤,我怎不感叹悲伤! (第二折) 【三煞】那期间被俺爹把我横拖倒拽出招商舍,硬厮强扶上走马车。 谁想俺舞燕啼莺,翠鸾娇凤,撞着那猛虎宁狼,蝮蝎玩蛇!又不敢号啕悲哭,又不敢嘱付丁宁,空则索感叹咨嗟! 据着那凄凉惨切,则那里一霎儿似痴呆。 【二煞】则就那里善肝肠眉黛千千结,烟水云山万万叠。 他便似烈焰飘风,劣心卒性,怎禁那后拥前推,乱棒胡枷! 阿! 谁无个老父? 谁无个尊君? 谁无个亲爹? 从头儿看来,都不似俺那狠爹爹! 【黄钟尾】 把世间害怕收拾彻,我将天下忧愁结揽绝! …… (第三折) 【庆东原】他则图今生贵,岂问咱夙世缘。 违着孩儿心,只要遂他家愿。 则怕他夫妻百年,招了这文武两员,他家里要将相双权。不顾自家嫌,则要旁人羡。 (第四折) 到第四折王尚书要招赘文、武状元时,瑞兰完全看破了父亲所想。 从这几支曲子,可见瑞兰的苦难时间经历得越久,觉悟得就越透彻,从侧面也可见王尚书的卑劣性格。 这两个人的不同性格和追求构成该剧的戏剧冲突。短短的四折篇幅里用这几支曲子,层层深入地刻画人物性格的发展,实在难能可贵,这就是关氏的高妙之处。 关剧《拜月亭》的主要人物在南戏里照样承袭,但由于演唱方式不同,个别人物呈现的性格也有些差异。 本来关剧中的旦本戏南戏里变成生旦兼重的戏。 这是从杂剧改编来的南戏带来的极大变化。 杂剧中整个四折为一人独唱体制,每个角色都有充分的场子和机会表现自己,可以呈现鲜明的性格,尤其生、旦两主角分担推动整出戏,因此南戏《拜月亭》中的精彩部分都是生旦戏,《隆遇瑞兰》(旷野奇逢)、《隆兰拆散》 (抱恙离鸾)、《成亲团圆》《洛珠双合》(天凑姻缘)等就是。 如在《隆遇瑞兰》里,世隆的表现比杂剧中更为积极,世隆殷勤逼他说出“怕问时权说夫妻”一句话来,虽在关剧里已有,但生旦一唱一和的方式表演时的效果应胜过杂剧旦角一人独唱时。 众脚分唱的体制提供了各个皆能发挥的机会和条件,剧中人物的性格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了,这一点在第 28 出《隆兰拆散》 (25.抱恙离鸾)更为明显。关剧里我们仅从旦脚口里听出对父亲强烈的不满和非难,世隆的宾白脱缺而不可详知,但从整个场面的氛围及世隆的个性不难推测对王尚书的讽刺和批判大都出于旦脚之口。 在南戏里,世隆也表白对东君的失望和对轻视秀才的强烈的不满。 其实在以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为内容的戏里,生旦戏为主要场子是理所当然的。 杂剧正为体制所限,呈现不均衡,南戏在内容上多往生旦戏发展,生旦皆唱,充分具备了生、旦两个脚色均衡发展的条件。不过正因为南戏《拜月亭》从旦本杂剧改编而来,女主人公的形象更突出,多少保存本来面目。 全部 40 余出里,以生为主的戏似乎更多,但分量不大。在主要场面如《隆兰拆散》 (抱恙离鸾)里,虽然生、旦的唱词几乎没有多少的差异,不过因为瑞兰不但忍受与爱人的生离死别,还有和父亲的矛盾,我们感觉上旦脚的分量大些。 又如《瑞兰拜月》 (幽闺拜月) 里,既是全剧*,瑞兰对世隆恳切的思念表现得非常真挚,也是瑞兰形象刻画得非常成功的一出。 南戏里生、旦为共同主角的进行成为普遍化的倾向,特别在同样以《拜月亭》故事为题材的明代小说《龙会兰池录》里,一方面因为是小说,一方面由于生、旦共同进行故事发展的倾向已普遍化,完全摆脱旦本戏的影响,不但**放在才子佳人的爱情上,而且爱情的表现更趋通俗化了。
    目录
    多视角下的中国戏剧研究(代序) ———从王国维谈起韩国的中国戏剧研究 一、绪言 二、“考”与“史”:论学术方法与指向 三、“巫”与“优”:谈中国戏剧的表演主体及研究范围 四、“记录”与“口头”、“文本”与“表演”:谈记录与传承的方式 五、“戏曲”“戏剧”和“演剧”:谈韩中戏剧概念的差异 六、多视角的中国戏剧研究 纵观研究 从“文本”问题看中国戏剧研究的本质回归 ———兼谈韩国的中国戏剧研究(从 世纪 年代到 世纪初) 一、序言 二、文本(text)概念的扩大———对演出本和口头传承记录的肯定 三、从文本(text)到演出环境(context) 四、兼谈韩国的中国戏剧研究概况(从20世纪 50 年代到 21 世 纪初) 傩戏研究对中国戏剧史认识的启发 一、引言 二、多层次的戏剧史认识 三、对表演主体问题的重新认识 四、对俗文学文类关系的理解 五、有关古代戏剧史的深层理解 六、结语 中国戏曲在韩国的传播与接受 一、绪言 二、《五伦全备记》 三、《荆钗记》 四、《西厢记》 五、《赵氏孤儿》 六、结语 全球化时代下的韩中戏剧交流 一、绪言 二、相互理解和发现:BeSeTo(韩中日)戏剧节和 2000 年《韩中 日春香传》 三、共享经验和构筑网络:亚洲导演节及其他 四、创意和文化产业:《乱打》等肢体语言剧 五、结语:亚洲认同与亚洲戏剧的未来 文本研究 曲破的两个重要资料及其在南戏中的运用 一、导言 二、大曲和曲破 三、关于曲破的两个重要资料———《高丽史?乐志》和《乐学轨 范》 四、南戏传奇中曲破的运用 五、结语 从《拜月亭》戏剧小说的比较谈关剧《拜月亭》的成就 一、导言 二、关剧《拜月亭》与南戏《拜月亭》 三、《拜月亭》剧和小说《龙会兰池录》 四、结语 《白兔记》在近代地方戏中的流传与演变 一、导言 二、《白兔记》在近代地方戏中的流传概况 三、近代地方戏《白兔记》的渊源 四、《白兔记》故事情节的演变 五、《白兔记》表演的演变 六、《白兔记》曲体的演变 七、结语 南戏《荆钗记》的流传与小说本的出现 一、导言 二、南戏《荆钗记》的版本系统 三、弹词本《荆钗记》的流传 四、韩国小说本《王十朋传》和《王十朋奇遇记》的特点及意义 五、结语 南戏《跃鲤记》在福建的流传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