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东亚传统教育与学礼学规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东亚传统教育与学礼学规

  • 作者:高明士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58779
  •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1日
  • 页数:367
  • 定价:¥3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由于周以前是祭政合一,所以祭祀活动也是教育活动。论教育活动的起源,其与宗教的关系密不可分,是以可理解的。只是教育史的发展,正是在淡化宗教色彩,使其止于仪式,而其意义则归为教育,在制度上乃曰“学礼”。因为礼就广义而言也是法,所以後代的各种学规(包含官学、书院等)也可视为学礼之一。至于家学也有礼法规定,均可视为广义的学礼内容。 唐以前已经有学礼规定,惜其实施情形多不明了,至唐以后始有较多可循之纪录,但与周以来之规定则有若干距离,历来对此问题较少着墨,本书探讨唐、宋学礼的实施情形、中国书院教育中的学礼、学规,讨论“学”字的意义、对社会控制的作用,以及在东亚文化圈中对近代学校教育的影响。
    文章节选
    隋唐的学礼
    高明士
    一、前言
    先秦的教育,本非只实施文字或书本教育而已,如孔子之六艺教育所示,实兼具文武礼乐等教养,尤其是礼乐熏陶。汉武帝兴太学,虽将教育定位为书本(如五经)教育,但仍重视“礼仪”(《通典》卷五十三《礼典》引晋朝挚虞《决疑》)。后汉光武帝兴太学,在《后汉书•儒林传序》也是以“笾豆干戚之容,备之于列”来形容。其后,如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485)正月,有司奏引南朝宋文帝元嘉故事,说:“宋元嘉旧事,学生到,先释奠先圣先师。”(《南齐书》卷九《礼志》)唐中宗垂拱年间,武则天太后干政时,陈子昂上疏主张兴明堂、太学时,说:“太学者,政教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则也,俎豆揖让之所兴也。”(《新唐书》卷一○七《陈子昂传》)因此,讨论传统教育活动,不能只就书本内容,或同知���教育,片面的处理。此即除书本教育以外,礼仪活动仍不可缺少。惜历来探讨传统教育,多疏忽此问题,以致在学校的礼仪活动多隐晦不彰。如何还原历史之整体面貌,实是吾人不可推卸之责任。
    二、北齐隋朝之学礼
    由于隋唐礼制,基本上源自北齐,所以此处先探讨北齐与隋制。《隋书》卷九《礼仪志》记载北齐礼制日:
    后齐制,新立学,必释奠礼先圣先师。每岁春秋二仲,常行其礼。每月旦,祭酒领博士已下及国子诸学生已上,太学、四门博士升堂,助教已下、太学诸生阶下,拜孔揖颜。旧’日出行事而不至者,记之为一负。雨沾服则止。……郡学则于坊内立孔、颜庙,博士已下,亦每月朝云。
    关于北齐礼制,其学礼只规定释奠之礼,礼仪分常祀与非常祀,非常祀即临时举行的礼仪,如**项规定天子新立学举行释奠者是;常祀在**国子学分每年春、秋二仲月(二月、八月)的释奠礼(第二项)与“每月旦”(初一)举行的“拜孔揖颜”(第三项)。每月初一的所谓“拜孔揖颜”礼仪,恐是较释奠礼仪简单的对孔子、颜回的祭拜仪式,**国子以下诸学,系由国子祭酒领博士等学官以及学生等拜祭,地方郡学则由博士领学生拜祭。此外,国子学尚有养老礼仪的规定,《隋书》卷九《礼仪志》详载其礼仪。郡学虽只规定“每月朝”(初一)(第五项),即与**第(三)项相当,但也应与**第(二)项同,每年春、秋二仲月举行释奠大典,文中是将此项规定省略。此处无提及县学,是因为县学此时尚无规定建置孔庙。
    ……
    目录
    序言
    隋唐的学礼
    宋代的学礼
    圣化与规范:学规指导下的南宋书院教育制度
    明代徽州名宦祠研究
    清初河南的理学复兴与孝弟礼法教育
    治统下的道统:清代八旗官学书院及其学礼学规
    传统中国的学规:试论其社会性及角色
    朝鲜时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与特徵
    教育圣化及其建制:朝鲜儒家礼制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教育敕语之比较
    日本德川时代书院或私塾的学规特色
    日本江户时代的学规:以武士学校与庶民**为主
    德川日本儒者对《论语》「学而时习之」章的解释:中日比较的视野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