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风骨:当代学人的追忆与思索
QQ咨询:
有路璐璐:

风骨:当代学人的追忆与思索

  • 作者:舒晋瑜
  • 出版社:北京三联出版社
  • ISBN:9787108073457
  •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向具有中国文人风骨致敬的书稿。 全书共书写了29位当代学人,老中两代人,尤其一些老人已离世,如:周有光、钱谷融、许渊冲、吴小如、屠岸等;因作者当年与这些老人近距离的采访,现在书写出来,令人读之念之叹之。这些学人对文学对文化有着超乎常人的痴情,他们把自我理想与追求以及家国情怀都寄托于笔下,创作出多篇富有深邃思想及独具个性特征的佳作,很多已成为现当代史上的名篇。 作者不仅写出了这些学人的创作业绩,更写出他们的个人各具特色的风采,更可以从每个人不同的命运变迁中感受大时代脉搏跳动的痕迹。
    文章节选
    许渊冲:不到绝顶永远不停 采访手记: 为着采访百岁老人许渊冲,我试着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但当我看到某段视频:他步履蹒跚走向书桌,戴着老花镜在电脑前翻译莎士比亚的镜头时,突然又产生自我疑虑,这样的采访对老人是不是一种打扰? 终,好奇和敬重,还有一份职业责任感战胜了纠结:难道我不应该把这位**翻译家的学术理念、追求和一生中值得回忆、值得和后学分享的故事传递给更多的读者吗? 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人”。已出版中、英、法文著作一百多部,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其中中国古代诗词几乎占到一半。 许多人认识许渊冲,也许和**电视台《朗读者》节目有关。主持人问他,昨晚是几点睡觉的?许渊冲答:“凌晨三点。”他说,人生的乐趣,就是做喜欢的事,把一个**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他解释自己“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人”的名片:“我是狂,但我是狂而不妄,句句实话。是 120 本就是 120本,我绝不说成 200 本。我觉得‘狂’是自信,一个人不能没有一点 ‘狂’,没有自信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他说自己的译本是“好”的,并非狂语。翻译过程中,他总是在不断修改,反复琢磨,因为“**没有底”:“这是的快乐。人生目的在此,越改越好,精益求精。” 对自己要求如此严格,差不多就是古人所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私底下觉得,老先生太苦了。我把问题抛出来,他朗声笑道:“不苦,苦就不干了。一般人是苦的,变苦为乐不就得了。创造美是人生一乐。我为人类创造美。” 可是他的翻译理念,世人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自信是哪里来?他说:“一百年了。开始时我也不自信。自信是慢慢来的。我考虑的是,胜过自己,每个人要发挥自己的力量,不到绝顶永远不停。” 2021 年6 月17 日,许渊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好的文字放在好的地方 在许渊冲的印象中,小学国语课本里的外国故事,大都选自莎士比亚戏剧。他喜欢这些故事,常常跑到图书馆去借阅。 那时江西省图书馆在南昌百花洲,那里有湖光水色、亭台楼阁,是全市风景美的地方。许渊冲晚上去图书馆借阅梁启超的《十五小豪杰》,觉得主人公远不如《三国演义》《封神榜》中的英雄人物来得神气。去图书馆路上要经过高桥和东湖,湖边有一个说书的小茶店,说书人讲旧小说中的故事,讲得眉飞色舞;茶客听得眉开眼笑。许渊冲经常站在门外听。不料有一次正听得来劲,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倾盆大雨,许渊冲浑身湿透,像只落汤鸡似的。第二天晚上他再去图书馆,就带了雨伞,穿了雨鞋,全副武装,不料老天不遂人愿,偏偏没有下雨。许渊冲把这事记在日记上,老师看了发笑,画了双圈表示有趣。 国语课课外要写日记,课内还要写作文。许渊冲记得自己写过两篇习作,得到老师好评。一篇是四年级写的旅行记,一篇是五年级写的论说文。旅行记是模仿课文《中山陵游记》写的。老师说他前后左右次序分明。这大概也是后来翻译文学作品时要把“好的文字放在好的地方”(best words in best place)的先声。论说文的题目很大:《求己说》。许渊冲自然只会说,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老师认为许渊冲作文写得简单清楚,要他去全校大会上演说。个子小,声音大,刚一开口,就引起了哄堂大笑。但是许渊冲没有被笑声吓倒,反而用大嗓门压倒了笑声。这是许渊冲学生生涯的炮。他很认同冯友兰先生的话:一个人的成功有三个因素,主观的两个因素是个人的才学与经验,这是“求己”可以做到的,还有一个因素是客观的环境或条件,那就超出“求己”的范围了。 追求翻译的“三美”境界 1939年至1940年,许渊冲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二年级。在此期间,许渊冲见到了杨振宁和钱锺书。杨振宁和他父亲杨武之教授一家住北院附近的文化巷11 号,钱锺书也住在那里;许渊冲住昆华中学北院22 室。 在西南联大,许渊冲读到了柯勒律治的名言“散文是编排得好的文字,诗是编排得好的绝妙好词”。这一“把美的表达方式放在好的地方”的观念,对许渊冲影响至深,后来甚至发展成他的“三美”“三化”翻译原则。当然,追本求源,初的影响应该来自许渊冲父亲爱好整洁的生活方式。 “他教我从小就要将文房四宝放在方便取用的地方。后来我写字的时候,把文房四宝扩大到文字,也就是好的表达方式,方便取用的地方也可以概括为好的位置。这样日积月累,哪怕**只碰到一个,如果能够放在恰当的地方,一年就有三百,十年就有三千,有这么多得意之笔,那还能不中状元吗?”父亲只是在生活上这样要求自己、要求子女,培养了许渊冲井然有序的做事方式,因此也养成了把好的文字放在恰当地方的习惯。父亲用行动教许渊冲要爱秩 序,对他进行“礼”或“善”的教育;母亲生前爱好图画,给予许渊冲的是对“美”或“乐”的引导和教育。许渊冲因此认同冯友兰所说:古代“礼乐之治”的“礼”就是模仿自然界外在的秩序,“乐”就是模仿自然界内在的和谐。如果说“礼”是“善”的外化,那么,“乐”就是“美”的外化。这种影响对于他来说是终生的。许渊冲的诸多得意译作之一,是对诗词“不爱红装爱武装”一句的翻译。按照字面意思,英美翻译家将它翻译为They likeuniforms,not gay dresses.(她们喜欢军装,不喜欢花哨的衣服)。 许渊冲认为这种译法走了神韵,他翻译为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如果仅仅按字面翻译,意思不错,但原文中的对称美全无。外国人一看这样的译句,会说原来伟大**的诗也就是这点水平嘛。我的译文就把原诗中的韵律美展现出来,而又没有脱离原文的意思。”他说,鲁讯说翻译有三美——意美、音美、形美,自己把“三美”都翻译出来,可以向世界宣传中国的文化。 不料“文革”期间,许渊冲被批“歪曲”了思想,于是他把译文改成They love 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即“她们敢于面对硝烟,不爱涂脂抹粉”。诞辰一百周年此书再版时,他恢复了原译,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红”与“武”的对应和“装”的重复。此译文对仗工整,堪称绝妙,中国文化的味道和精髓跃然纸上。
    目录
    代序 说几句真心话 宁宗一 1 序 作家的知音 刘庆邦 4 周有光:我的观点在人家看来太新潮 9 马识途:我的生活字典里没有“投降”二字 14 钱谷融:我什么“主义”都不管 24 许渊冲:不到绝顶永远不停 33 吴小如:一条已经游走的鱼 45 草婴:像小草,更像战士 55 任溶溶:我生下来应该是干这一行的 67 屠岸:来世还是做诗人 73 冯其庸:真实严谨做学问 82 高莽:实现梦想花了60 年 90 宗璞:即使像蚂蚁爬,也要写下去 101 彭荆风:“驿路梨花”今何在? 111 徐怀中:我希望织造出一番激越浩荡的生命气象 124 李国文:作家的浪漫气质,在其全部创作史中 138 乐黛云:把美好的中国文学带到世界各地 147 邓友梅:轻松有趣的“京味儿” 156 宁宗一:努力给历史留份底稿 166 林非:做学问要讲学术良心 172 谢冕:我毕生追求美文 186 邵燕祥:全天候的诗歌爱好者和习作者 193 严家炎:“大侠”的精神世界 205 蒋子龙:从“硬骨头”到很雅的老头 216 冯骥才:“四驾马车”并驾齐驱 228 雷达:一个时代的文学“雷达” 238 温儒敏:办教育要守正创新 251 杨义:中国文化精神的探寻须根植大地 262 张承志:在虚假文学肆意横行的时代 271 丁帆:提倡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 279 韩少功:思想型小说家 291 后记 陪伴是一种幸福 304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