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阎崇年史学论集:清史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阎崇年史学论集:清史卷

  • 作者:阎崇年
  • 出版社:北京三联出版社
  • ISBN:9787108070586
  • 出版日期:2023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2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阎崇年史学论集》收录作者在清史、北京史、满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清史卷》三册,卷上主要包括作者对于清代几个贯通性问题的综论,涉及满洲勃兴的东北地域文化、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清代的历史大势以及清代的法制问题。此外,还涉及明清易代之际的几个重要战役、满洲对东北地域的征伐以及顺治即位问题的考释。卷中主要围绕两个历史人物展开——努尔哈赤与袁崇焕,这也是作者多年关注的两个人物,由研究这两个人,进而研究明亡清兴的历史。卷下的内容主要以清入关为大的背景,其中主要篇幅是对康熙朝历史的多角度关注,旁及一些历史人物的研究。
    文章节选
    拙著《阎崇年史学论集》,经责任编辑从我发表学术论文中,遴选80篇、附录5篇,按类组合,分成五卷——《清史卷》(上)、《清史卷》(中)、《清史卷》(下)、《满学卷》和《燕史卷》,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笔行于此,体会有三。 **,学习历史的重要。每个人,从出生到离世,生命时间太短,生活空间太窄,亲身阅历太浅,交往师友太少。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时间延长到千年、空间拓展到全球、师友延展到人类?一个好办法,就是读历史。人类在自然、社会和自身演进中,兴与亡、君与臣、官与民、正与邪、胜与败、荣与辱、浮与沉、合与分、喜与悲、健与病等,留下记忆,传给后人。历史上圣人、贤人、智者、勇者之德功言行,既有成功宝典,也有失败殷鉴。茹古涵今,知行知止,淡泊寡欲,平满安流。学习成功者的智慧与修养,鉴戒失败者的贪婪与骄纵。从历史中学知识、长经验、悟智慧、润品德。 第二,历史研究的难点。��术研究,难在其始,苦在其中,乐在其后。历史研究的学术论文,是衡量史学研究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尺。一篇具有开创性的论据充分的学术论文,胜过10本平庸之作。学术论文,贵在开创:说别人没有说过的义理,用别人没有用过的资料,写别人没有濡墨的论著,能够经得住时间不断的考问。这才是一篇高水准的学术论文。愚实在不才,却心向往之。 第三,研究历史的方法。史学是一门科学,需遵循科研路径。读书人多算作“士”,许慎《说文解字》“士”云:“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这里说了读书、做事的两个过程:“始一终十”和“推十合一”。我做一个补充,就是“从一贯十”。我治史的体验是,始一终十、推十合一、从一贯十,这可以譬喻治史的三个阶段。**阶段:始一终十,就是“博”,所研究专题的视野、史料,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阶段:推十合一,就是“约”,研究论题的水平,达到创新专精,为前人世人所未发未解。第三阶段:从一贯十,就是“通”,如《淮南子》所说,在“四方上下”“往古来今”中求索,亦如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从“博”经“约”到“通”——贯天人、通古今。然而,古往今来,众多学者,或在“始一终十”时停步,或在“推十合一”时辍止,而能走完上述全程者,稀矣,少哉!是为治史成功者赞言,亦为自己之不才镜戒! 治史的基本方法,依然是问题、考据、顿悟、论述。 以上赘言,是为总序。
    目录
    《清史卷》 森林文化之千年变局 清朝历史的文化记忆 清朝鼎新的八次机遇 清代法制绎 论宁远争局 论觉华岛之役 宁锦防线与宁锦大捷 论大凌河之战 辽西争局兵略点评 清太宗经略索伦辨 顺治继位之谜新解 附录 读《中国通史·清时期卷》 论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考 努尔哈赤入京进贡考 清太祖汉译名考 论袁崇焕 抗御后金名将袁崇焕 袁崇焕固守宁远之扬搉 论明代保卫北京的民族英雄袁崇焕 平息哗变:袁督师的胆略与智慧 袁崇焕与明金议和 袁崇焕籍贯考 袁崇焕“谋款”辨 袁崇焕“斩帅”辨 袁崇焕“死因”辨 袁崇焕与聚奎塔 于谦与袁崇焕 附录 《袁崇焕资料集录》前言 评康熙帝 康熙:千年一帝 康熙皇帝与木兰围场 康熙大帝与避暑山庄 康熙南巡与碧螺春茶 盛清社会与扬州文化 论雅克萨之战 清代名将萨布素 清郑各庄行宫、**与城池考 雍正理**址考 明珠论 《明珠及妻觉罗氏诰封碑文》考述 清代史坛大家孙承泽述论 孙承泽生年考 唐英:千年一瓷人 蒋良骐及其《东华录》 附录 20世纪的满族历史研究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