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等待花开的季节里守望成长
QQ咨询:
有路璐璐:

等待花开的季节里守望成长

  • 作者:查燕霞 著
  •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9787504390479
  •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 页数:220
  • 定价:¥5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送给每一位教师、每一位班主任、每一位教育关注者的教育文集,力求呈现一名小学一线班主任面对学生、班级、家长时的教育智慧与经验,传递教育的幸福与价值。 当我们用主动、通融、勤思的态度去“读”一个个如钻石般纯粹的孩子,当我们教会他们与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每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每一条奔向大海的溪流温暖相拥,期待的教育一定会在等待花开的季节里如期绽放。
    文章节选
    **章 听心底花开的声音 那个窗边的小豆豆,一个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轻柔传递着小林老师的教育信念:“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雷夫的第56号教室,就像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码,它用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当教师用好能力范围内*宝贵的东西——时间,就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 而王悦微的“我们1班”,在她细腻的笔触下记录的那间教室,孩子们的天真可以填满整片宇宙!那一个个纯真而又玲珑可爱的孩子,于细水长流间诉说着一个温暖的故事:孩子们在成长,作为老师,也在成长,成长为更平和、更宽容的人。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学习,所以成长。 在我带班踌躇不前时,夜深人静也曾迷惘落泪时,暗下决心许愿成为更好的老师时,这些书籍或人物都给予了我无限的力量。我鼓起勇气,也开始记录我的班级、我的孩子、我的教育与成长故事。我盼望着,当我在面对一个个如钻石般纯粹、晶莹剔透的孩子时,我能牵着他们的手,走向更明媚的远方…… 当年纪还小的时候 牵着蜗牛去散步 俞玉萍老师在《百合班的故事》一书中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在她的百合班里,每一个生命都能开出一朵花。而翻阅着她和孩子们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班上的一个孩子。 小志,一个有点特殊的小男孩,瘦瘦小小的,坐在**排。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是个早产儿,相比同龄的孩子,他看起来真的很小,大大的双眼隐隐透着胆怯,不说话,也不与人交流。那时的他,早上哭着不肯进教室;不爱说话,不愿与其他小朋友接触;不喜欢排在队伍里,放学需要副班老师追着他抱在怀里跟在队伍后面……别的小朋友慢慢都进入了学习状态,只有他依然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上课不听讲,只顾着玩铅笔,桌面上到处都是被折得破烂的书、洒落的水,还有东一道西一道的铅笔痕迹,一片狼藉。 小志一直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看着这样的他,我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焦虑。不知不觉,我的音量开始提高了,我的双眉也总会在他面前紧锁。“小志,不要跪在凳子上。”“小志,放下你手中的铅笔!”“小志……”我讨厌这样的自己,只会用批评、责备的方式去制止孩子。从没有过这样的无助感,我觉得自己走不到他的心里,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小志永远只是用他那双清澈的眼眸定定地看着我,不发一言。 这样的小志让我想起作家张文亮书中的那只蜗牛,“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牵着这样的蜗牛,回头看我们走过的路,我是不是走得太快了?罗曼·罗兰曾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我想做个阳光老师,想让他从心底里接纳我。于是,我放慢脚步,不再对他着急。我总是对他笑,俯下身轻柔地和他说话;我总会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哪怕他只有一丁点儿进步;我发动全班同学帮助他,让他感受来自集体的关爱…… 教育是慢的艺术,对待小志,我学会了多一分呵护,多一分宽容。 润物细无声,就在风轻云淡之中,我**次看到他的笑容,**次听他主动跟我说话,**次发现他认真写字,**次见他跟同学在操场上奔跑、玩耍…… 一眨眼,一年过去,新学期的家访又开始了,走在去小志家的路上,还没到小区门口,远远地就看见一个小人儿蹦蹦跳跳地向我挥舞手臂,依然是那么瘦瘦小小,但脸上再也不见胆怯,不再是那个躲在妈妈身后的孩子,那一声盛满笑意的“老师,你来啦!”在我听来,犹如天籁之音。 我闻到花香,我感到微风;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天使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那个喜欢踩雨的小男孩 小毅,一个与其他小朋友很不一样的孩子。幼小衔接的**天,所有的小朋友都跟着老师的口令,学习列队、端坐等常规,只有他,一个人跑到操场边的沙坑里,玩得不亦乐乎。你觉得他是因为孤独吗?也不是,走近看就会发现,他和沙子有好多说不完的话:“沙子沙子,我今天上小学了,但是坐在教室里好没意思,还是和你们玩*快乐!”“我要堆一个大城堡,城墙外要建护城河!”……他的嘴巴一直没停下来,他一个人独享了整个操场和整个沙坑的快乐。 后来,我听闻了很多关于他的故事。上课突然跑出教室,课堂上突然唱起歌,因为下雨上不了体育课而大发脾气,排着队一眨眼就消失不见……老师们总要花上比关注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去关注他,生怕一个转身,他就不见了踪影。于是,我对小毅越来越好奇。这个看上去如此与众不同的小男孩,他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好奇意味着关注,关注就是思考的开始。一年后,我成了小毅的语文老师,和他**次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在一段时间的细细观察后,我发现,这个小孩真的是很不一样啊!兔子乐园刚建成的**天,他就跨过围栏,钻进兔子窝,和小兔子来了个“亲密接触”。吃饭、午睡、上课,他抓住一切时间与兔子待在一起,有一次还为了守住自己的*佳“观兔阵地”,“勇敢”地和五年级的学生打了起来。只要上课时看到他的座位是空的,孩子们就知道,去兔子乐园就一定能找到他。还有练习课时,经常大家正做着作业,安静的教室里突然传出一声尖锐的带着愤怒的奶声奶气的“嘶吼”,不用说,那一定是因为小毅又没有算出答案,用发脾气的方式在对自己生气。 很多时候,老师们都对他感到头疼、无奈,包括我,也经常觉得无所适从,因为他的很多表现的确影响了课堂秩序和其他同学。而小朋友们好像也对他的“独特”表现渐渐感到习以为常。如果用固定型思维,他是典型的让老师头疼的“特质学生”,我们也曾多次和小毅的家长沟通,也用过很多种办法去尝试改变他。可无疑,一个孩子尤其是“问题孩子”的成长和变化,是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的洗礼的。剥开他的各种“异常”行为的外衣,我发现,他在做出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的时候,内心是真的很天真、很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 下雨天,他一个人尽情地在雨中奔跑,踩水坑、喝雨水,身上淋的雨点越多,他越是笑得大声。如果抛开“淋雨会生病,衣服会弄脏”这些所谓的不好的结果,我们在他的行为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下雨天的好奇与喜爱,玩沙子也是,对小兔子也是。所以,当他浑身湿漉漉地走进班级,很多小朋友皱起眉头时,我笑着说:“现在的你一定很开心,因为所有的小雨点都抢着和你做朋友。但是雨点朋友太多也不好,在你身上待久了容易感冒。”他听了哈哈大笑,赶紧拿毛巾擦干自己。 后来的小毅怎么样了呢?个头长高了,课上不再跑出教室了,队列也能好好排了,有一些变了,有一些似乎又没有改变。他会因为太阳落山太快、放学太早,没有来得及在学校完成作业而对太阳生气,会因为喜欢听老师讲绘本故事,听到高潮处兴奋得手舞足蹈……他身上独有的那份纯真好像从未离去。 正如狄德罗所言,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从小毅身上,我真切地体会到,不论是在班级中,还是在学校的学习群体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很有价值的成员,每一个孩子都是****的天使,我们为人师者,要更注重他们的成长过程。剩下的呢?那就交给时间吧。 他们的眼里有星光 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差 小栩是个怎样的孩子呢?一想起她,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她的笑脸。白嫩的脸庞,扬起的笑容,标准的八颗牙,真是可爱。严格来说,她不算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上课容易开小差,写字速度很慢,作业经常拖欠,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是班级里比较典型的“短板”学生。可是作为班主任,我从不以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孩子的**标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就像“七色光”一样,只有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才能成为*好看的图案。就像我一闭眼就能想象出来她的笑脸,不管在什么时候,笑容永远是她*美的标签。 “小栩,文印室里有刚印好的练习纸,你去拿一下我们班的。”我把这个简单的拿作业纸的任务交给小栩,还在绞尽脑汁与作业较劲的她立马来了精神,笑着点点头,开心地往文印室跑去。 等她没一会儿工夫就抱着练习纸回来,我朝她点点头:“做得不错,动作很快啊!”她不好意思地笑起来,然后坐回位置,又继续与作业“斗智斗勇”。可我看得出来,这一回,她明显比之前认真了不少。 后来,我就经常给小栩分派这样的小任务,早读后帮我一起把作业捧回办公室,路上顺便和她聊几句;课间餐时帮同学分发面包和牛奶,手脚很麻利。再后来,我发现,只要我说过的话,她总会记得很牢。每天给植物角的花草浇水,好像比管理员做得还到位;这个月书吧轮到我们整理了,**两次都能看到她在书吧忙碌的身影……每一次,我都会郑重其事地在班级里表扬小栩,她也还是一样,挠挠头,露出笑容,脸上还泛起红晕。然后,继续做得更好。 听到老师的表扬比吃了蜜还甜?在小栩身上,我有了深刻的体会。人类本质中*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比起简单的一句“你真棒”,像这样具体而真实的劳动后得到的肯定,才更有成就感吧! 至于小栩的学习呢?也许在未来的某天,她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快乐与成就吧。 爱笑的男孩运气也不会差 都说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我觉得这句话放在男孩小蔡身上也同样成立。翻开这几年来我拍的关于他的照片,每一张都是笑脸,同样白净的脸庞,同样灿烂的笑容,两颗兔牙*为瞩目。 小蔡在班里有着极好的人缘,不管男生女生,都愿意和他玩,也都乐意带上他一起玩。我有点儿纳闷,一般来说,班级里成绩比较好的孩子或是某方面才能特别突出的孩子,似乎影响力更大。可小蔡并不属于这两种孩子,可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偷偷观察了一阵: 班里实行单人单桌,同学们上下讲台有时会碰到别人的座位,要是遇到正在专心写作业的,肯定会讨到几声没好气的“你干什么啊”,可是小蔡不同,若是其他人碰到他的座位,桌面上的纸本学具洒落一地,他也毫不生气,一边笑着说“没事没事”,一边很快地捡起,又继续认真地做作业。 语文课上进行《巨人的花园》课本剧展演,有的组分工有序,准备充分,表演得很精彩,可有的组不那么给力,演员台词还没有背熟,效果并不好。环顾一圈观众,小蔡看得*投入,不管是精彩的还是一般的节目,他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和代表祝贺的笑容。 还有别人向他借学具时,轮到他值日打扫时……我渐渐明白,是小蔡稳定、温和的性格和他标志性的真诚的笑容,打动了同学们。所以,当小蔡在运动会上进行400米比赛时,我们班所有同学都挤到跑道边,拼尽全力为小蔡呐喊助威。 从小蔡身上,我学习到:唯有真诚,*得人心。 听天使在唱歌 听说,小檬转学了,去了一个遥远的学校,住校学习。 听说,那个学校有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可以学习怎样爬树。 听说,小檬在那里生活得很快乐,学到了很多新本领。 …… 天使,换了她驰骋的疆域,找到了她的力量可以抵达的范围和深度,又重新开始放声歌唱。 是的,我愿意在心底称呼小檬为“天使”,因为她是那样纯真、无瑕,拥有着生活中*简单的快乐,又期待着生命中*美好的明天。可是晶莹剔透、美丽如钻石,如水晶,须下功夫精雕细琢,又显露出一种易碎感,不可用力紧握。 小檬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向往,除了学习。也许在课堂上的她并不受老师欢迎,我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常课”。这样循规蹈矩的授课模式很难抓住小檬的心,她会在你转身时、板书时、批改时见缝插针地研究手中的铅笔、书中的插图、新买的笔记本,还有窗外摇曳的树叶、鸟儿的啼叫和操场上忽远忽近的欢呼与呐喊。若你能精心备课,开展了一系列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或是由课堂延伸至课外,眉飞色舞地讲起补充故事,小檬一定会把铅笔、橡皮、树叶、花朵抛到脑后,睁大眼睛,炯炯有神地看着你,充满笑意。是的,小檬喜欢一切简单又有趣的活动。 令所有老师*头疼的也许就是小檬的作业了,因为她本能地抗拒过于复杂的思考,还有费劲吃力地动笔,以及单一冗长的机械式作业时间。小檬妈妈经常与我沟通,她说,小檬患有焦虑症,并非不想学习,只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内心都会充满不安与焦虑。我相信小檬妈妈的话,所以,我和其他老师都努力地给她布置再少一点、再简单一点的作业,尽力呵护她在这个年纪保有的那份纯真。 你能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任何一次活动中看到她活跃的身影:童味体育节,她可以凝神静气地端坐在书桌前好长时间,只为画好她设计的节日会徽;“兔子乐园”管理员竞聘,她**个报名,还自主学习了好多养殖知识,管理工作做得有板有眼;每一次教师节,我收到的贺卡里一定有她亲手做的一份,外表并不起眼,可是里面用并不怎么端正的笔迹写下的文字,总让我记忆犹新。 她说: 查老师,我喜欢你的语文课,喜欢你在课堂上讲的每一个故事,我希望你以后还讲给我听。 她说: 查老师,前几天你的**下讲话,我真想用电话手表拍下来,回家给妈妈也看看,我想告诉妈妈,我的老师多么厉害! …… 我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小檬的简单、纯真打动,每当看到她,我总会觉得,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树叶轻柔摇曳,鸟儿悄声啼鸣,好像都生怕打扰了小檬内心的惬意与悠然。 从小檬身上感受到莫大的惊喜是什么时候呢?学校开展周三小舞台,她勇敢地报名参加,早上入校时间,她在校门口的小舞台上,拿着话筒放声歌唱。悠扬甜美的歌声和她镇定自若的微笑与动作是那么和谐,吸引了一波又一波驻足欣赏的孩子。六一晚会盛典,她和班里的另一名男孩一起表演戏剧节目,我看着她身着戏服,眼睛放光,自信大方地唱着婉转多变的音律,在一千多名学生和近百名老师面前,她毫无惧色。不知怎么的,我的内心竟生出汩汩暖流来,好像一团团棉花轻柔而又温暖地包裹着我的心灵,又如同一片片樱花瓣漫天而下,带来春天的气息。我感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叫小檬的天使,展开洁白的双翅,把世界上*动人的旋律,唱给我听。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小檬去了别的学校,但每当我想起她,想起她在舞台上歌唱的那个傍晚,我知道,在那一刻,我只要静静欣赏,听心底花开的声音。 不**小孩 小千皮肤黝黑,但浓眉大眼,长得很端正。从见到他的**眼,我就印象深刻。 一年级的课程并不难,但从学拼音开始,我能感觉到,小千学得有点吃力。家长说,也许这跟他并未上过幼小衔接班有关,但我认为这之间的关系并不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只是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小千就像一��还未探出头的小花苞,还要经过更多雨水的浸润和阳光的沐浴,才能慢慢长大、开花。我对他有信心,也重视对他信心的培养。每一次新课程的学习、作业的讲解,我对他都格外重视,课上尽可能多地叫他回答问题,也尽可能详细地给他讲解错题。 进入二年级后,有的孩子无法按时在校内完成作业,小千就是其中一个。看着他再次剩下的几张练习,我面露难色,我知晓并严格执行“双减”的作业要求,但是有的孩子即使给他减了作业量,还是没办法在校内都完成。放学前,我把小千叫到身边,像往常一样对他说:“小千,明天来学校再做吧,回家不要做了哦!”小千用力地点点头。我这样交代是有原因的,以前我会说“回家有时间就补一补,没时间就不要做了”,可第二天,小千交给我的一定是写得满满当当的作业,在学校没完成的,他回家全部都补写完。 可即使我再三向孩子强调“回家不要做”,第二天交过来的一定是全部完成的作业。我留意到,每当第二天一早,小千走进教室,放下书包,把前**的作业练习一股脑儿地放到我面前时,他的脸上都会流露出得意与满足的神情,这是肩上放下担子的轻松感,是再次和同学们站在同一条线上的愉悦,也是再一次超越自己后获得的充实感。曾经一段时间,我很为小千的努力、上进而感动,可在一次与家长的交流后,我猛然醒悟,小千这种执意要把作业完成的举动,其实是我这个老师潜意识里不允许掉队、不承认“不**”的一个错误。 在一次日常家校联系中,小千妈妈告诉我:“小千在家学习得也很慢,别人花10分钟就能读完的拼音,他要花上一个小时。您跟他说回家不要补校内作业,可是小千很倔,他很在意您对他的看法,所以要求自己一定要把作业都补完才能睡觉,每天总是要耗上几个小时坐在书桌前,我们做家长的看了也很心疼……” 听到这儿,我后背冷汗直下,家长的话语里既有对孩子的心疼,又何尝没有对我这个总假借“关爱孩子学习”之名实际却拔高要求、影响孩子成长的所谓好老师的埋怨呢? 承认不**,允许不一样,真的很难吗?不是所有的孩子笑容都像阳光一样灿烂,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飞得很高很远。小千也许是不想让我失望,所以才选择每晚花大量的时间与作业“斗智斗勇”。我除了为他鼓掌,肯定他的毅力,是不是也该心疼他尚未丰满的翅膀,为他撑起沿途休息的地方?到这一刻我也终于明白,不是到放学时间了,让孩子回家不要补作业就是关爱。站在孩子一边,为他量身打造合适的作业量与内容,以及看到他每**的成功与收获,也许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吧。 我的孩子们不用必须像个**的小孩,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他可以有不**的梦、不**的泪、不**的勇气和不**的故事,而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道微光,照亮孩子,向阳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如星辰般熠熠生辉,斑斓成浩瀚的星河。 老师,他撕我的书 电影《夕照街》中有这样一段话:“西屋里住着的倒是两位主任,只是他们是社会上权力*小的主任。”这里所指的主任也就是我们这些平凡的班主任。从职务权限上看,权力微乎其微,但从责任上看,却比其他主任大得多。因为我们所掌握的不是物质**,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几十个鲜活的生命,以及他们的未来和命运。就这一点来说,班主任的作用就尤为突出了。 在当低段年级的班主任时,每天面临*多的就是小朋友们的告状:“老师,刚才他打了我一下”“老师,他故意踢我的凳子”“老师,他偷看我的作业”……像这样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时每天要处理好几起。虽然我也一度觉得头疼麻烦,可是他们既然把“官司”打了过来,说明内心里还是信任老师,希望老师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又怎能坐视不理呢? 今天中午的午间小课,其他同学都在安静地写着作业,只听教室后方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听起来像是有人在小声地争论。我抬头环视一圈,问道:“谁在下面讲话?”这时,一个女孩子气呼呼地站起来,指着旁边的男生大声说道:“查老师,他把我的书撕破了,我让他赔,他不肯!”还没等我说话,旁边的男生马上就不服气地接过话:“是她先把我的球抢走了,她不肯还我,我不小心才撕破了她的书!”此刻,教室里的安静已经被打破,我若是随意敷衍两句,他俩在剩下的时间里定会继续在这个事上纠缠不清,其他同学也会受到影响。于是,我让他俩到教室门外,准备好好“判一判”今天这场“官司”。 **步是倾听,了解事发的缘由及经过。听起来简单,但若是做不好,容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倾听时,我会弯下腰,保持面容的平静,耐心地让每个孩子把他的想法说完。他们在讲述时很可能会存在偏差或避重就轻,但不要急着打断或纠正,因为在成人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却是大事。在学生倾吐时,我们若能认真聆听,学生会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他们对老师的信赖也会不由地加深。 第二步是梳理,用客观的语言还原事情的经过。在耐心听完两个孩子的讲述后,我基本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小课前,男生在玩球,女生在看书,男生的球不小心打到了女生,女生觉得男生打扰了自己,就把对方的球收了起来。男生要把球抢回来,拉扯的过程中撕破了女生的书。在孩子面前重新梳理事件经过时,我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始终用一种比较客观、中立的态度和语气讲述,做到如此,再小心眼的孩子也会气焰消去大半。 第三步是“断案”,找到每个孩子该承担的责任,快速决断。学**生矛盾,除去极个别特例以外,双方一定都有责任,这也是学生*希望得到的他们眼中的“公平”。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公平,指出每个孩子的错误和相应的责任。在这个事件中,我首先看着男孩说:“人家好好坐着看书,你玩这个球本身就有危险,虽然是不小心,但也打到了她的头,对吧?”男生点点头,此刻已经平静下来。我又转向女孩:“他毕竟是不小心的,你也不能把他的东西直接藏起来不还,对不对?”女生听了也点点头。“但你到底用了‘武力’,把人家的书撕坏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承担点责任呢?”男生点点头,转向女生,郑重地道了歉。我把目光又投向女生,看到她很快也向男生道了歉。互相道歉并不是*终的目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错处和对方的错处,谁的责任谁承担。 第四步是解决,提出合理的建议供参考。我提供给两个孩子几个建议,让他们自己商量选择。一是男生重新买一本同样的书给女生,二是男生挑一本差不多价位的自己喜欢的书送给女生,这本撕破的书呢,就留给男生。当我提出建议后,我看到他俩兴奋地在一旁讨论,很快就和好如初。而整个处理过程总共不超过5分钟。 *后一步是感召,利用师生对话、主题班会等日常教育,把友善同学、正确处理同学间矛盾的方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教给孩子们。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其实,学生自主管理就是由他律到自律的一个过程,而我们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敷衍了事,也不讽刺挖苦,而是耐心倾听,谈心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孩子们会逐步管理好自己,明辨是非,严于律己。
    目录
    目 录 **章听心底花开的声音 当年纪还小的时候 / 牵着蜗牛去散步 / 那个喜欢踩雨的小男孩 / 他们的眼里有星光 / 听天使在唱歌 / 不**小孩 / 老师,他撕我的书 / 送你一朵小红花 / 他们教会我的事 / 顶撞背后的故事 /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坐在舞台边鼓掌 / 孩子的事,孩子自己负责 / “爱”不是**的 / 与世界温暖相拥 / 我们好想你啊 / 一个都不能少 / 每一个孩子都是****的天使 / 谁都不是“熊孩子” / 我永远站在你的身边 / 那些阳光闪烁的日子 / 遇见·花与蝴蝶 / 是绘本呀 / 与阳光邂逅 / 大草坪上的饺子味 / 大梦想家 / 夏天的雨 / 星光与背影同行 / 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 / 做一名有底气的教师 /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 也谈“以生为本” / 我看到了转型的影子 / 第二章笔尖下的纸短情长 一封书信,一路指引——给全班家长的一封信 / 上路了,才有风景——给一(4)班家长的一封信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二(2)班家长的**封信 / 脚步坚定,同向前行——给二(2)班家长的第二封信 / 拥抱彼此,共赴未来——给三(2)班家长的一封信 / 搭建桥梁,助力成长——给四(2)班家长的一封信 / 不忘初心,携手共进——给五(2)班家长的一封信 / 日省吾身,把握未来——给六(2)班家长的一封信 / 一封书信,一颗真心——给学生的一封信 / 书信往来 / 心灵碰撞 / 一封书信,贴近心灵——“三位一体”成长对话 / *初的探索理解:叩响孩子的心门 / 阶段的实践研究:开启成长的脑洞 / 深入的课堂对话:交换彼此的爱意 / *终的书信延伸:感受心灵的洗礼 / 一行评语,以心换心——给学生的评语 / 常规评语——回望版 / 常规评语——希冀版 / 个性评语——藏头诗 / 个性评语——百变版 / 一句感恩,以情共情——学生给老师的一封信 / 第三章当我拥有一个班级 班集体建设之基石——“五大要素”创建 / 班级愿景,梦开始的地方 / 工作计划,脚步抵达的方向 / 班干部队伍,一路前行的力量 / 班级管理制度,无限可能的畅想 / 家委会,携手前行的后盾 / 班集体建设之载体——特色班集体建设 / “立体式阅读”助推班级团队文化建设 / 管来香:用“每日一记”筑构多彩的童年 / 李伟:小鬼当家,让每一株“新绿”都被看见 / 班集体建设之推手——聚焦“三大板块” / 为班级管理“锦上添花” / 换个角度做学生教育 / 直抵有效的家校沟通 / 班集体建设之桥梁——致初上讲台的你 / 孩子已经变了,老师也要努力跟上 / 如果我没有过人的天赋,那就请时间赐我力量 / 找回“凝聚力”的根本 / 在人间的四月天里,沉淀一份责任 /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