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戏曲鉴赏
QQ咨询:
有路璐璐:

戏曲鉴赏

  • 作者:陈文兵
  • 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42147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01日
  • 页数:302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见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戏曲文学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作为综合性艺术,基本元素之一是戏曲文本。从宋元开始,**戏曲作品不断出现,如《张协状元》和“四大戏文”《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拜月亭记》等。元杂剧以质朴自然为特色,关汉卿、王实甫等以其**剧作使中国文学发展到一个光彩夺目的**。明清两代,戏曲沿着杂剧和传奇方向继续发展,戏曲作品曲词典雅,篇制宏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李渔的《风筝误》等。近现代戏曲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京剧艺术日臻成熟,越剧、昆曲、梆子、评剧、黄梅戏等地方戏得到大力发展。出现了《贵妃醉酒》、《梁山伯与祝英台》、《十五贯》、《天仙配》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戏曲作品。
    为满足高等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的需求,在编写时,我们把**放在经典戏曲作品的鉴赏上。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戏曲理
    文章节选
    ���编 戏曲理论篇
    **章 中国戏曲简史
    **节 中国戏曲的萌芽
    中国戏曲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原始时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国戏曲的起源经历了萌芽、滋长、发展、成熟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关于戏曲的起源,学术界历来有巫优说、原始歌舞说、百戏说、傀儡说及外来说等多种并峙的观点,且迄今尚无定论。一般说来,我国戏曲既然是一种不断积淀创新而成的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样式,其兴起因素就不当是单一和孤立的,而应该是诗歌、音乐、舞蹈、表演、说唱等多种艺术成分长期交融聚合的结果。如果要发掘我国戏曲来源之诸因素,则需从先秦歌舞、两汉百戏、六朝俗讲等一路寻索而来,同时也要兼顾诗词、歌赋、史传、说话等雅俗文艺样式潜移默化的启迪和影响作用。
    中国戏曲*早的源头可追溯到原始歌舞。作为古代戏曲诸要素之一的歌舞,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很兴盛了。《尚书·舜典》所记之“击石抚石,百兽率舞”,《吕氏春秋·古乐》追叙之“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葛天氏之乐”等,都保留了先民们以歌舞庆贺狩猎、收获胜利的热闹场面。其中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从“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巫歌巫舞,到“优孟之为孙叔敖衣冠”,较多地保留原有宗教遗风的楚国巫优表演,成功地实现了由祀神歌舞向人物(即脚色)摹仿(扮演)的跨越,催生了古代戏曲的萌芽。具体说来,流传于南方楚国的“九歌”就是由巫表演于祭神仪式上的“一种雏形的歌舞剧”(闻一多《什么是“九歌”》);而“以讽谑为主”的“优孟衣冠”,则首开人物扮演之先河。
    驱鬼驱灾的“傩”仪也与戏曲有密切的渊源联系。汉代民间流行的角抵戏《东海黄公》便是从傩仪中派生出来的。张衡《西京赋》载:“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稍后的《西京杂记》对这场游戏表演的故事内容有较详细的记录,大意是说:东海人黄公,少年时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气力赢备,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而此时又有白虎出现,伤害百姓,“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
    目录
    上编 戏曲理论篇
    **章 中国戏曲简史
    **节 中国戏曲的萌芽
    第二节 宋金杂剧
    第三节 元代杂剧
    第四节 宋元南戏
    第五节 明代戏曲
    第六节 清代戏曲
    第七节 近现代戏曲
    第二章 中国戏曲体制特征
    **节 剧本体制
    第二节 音乐体制
    第三节 演出体制
    第四节 舞美体制
    第三章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
    **节 元代戏曲理论
    第二节 明代戏曲理论
    第三节 清初戏曲理论
    第四节 近代戏曲理论
    下编 戏曲鉴赏篇
    第四章 古代经典戏曲鉴赏
    **节 宋元南戏
    一、《张协状元》
    二、《荆钗记》
    三、《白兔记》
    四、《杀狗记》
    五、《拜月亭记》
    六、高明与《琵琶记》
    第二节 元代杂剧
    一、关汉卿与《窦娥冤》
    二、王实甫与《西厢记》
    三、白朴与《墙头马上》
    四、马致远与《汉宫秋》
    五、郑光祖与《倩女离魂》
    六、杨显之与《潇湘夜雨》
    七、纪君祥与《赵氏孤儿》
    第三节 明清传奇
    一、《宝剑记》
    二、《浣纱记》
    三、《鸣凤记》
    四、汤显祖与《牡丹亭》
    五、洪异与《长生殿》
    六、孔尚任与《桃花扇》
    七、李渔与《风筝误》
    第五章 近现代京剧经典剧目鉴赏
    **节 《铡美案》
    第二节 《杨门女将》
    第三节 《失•空•斩》
    第四节 《闹天宫》
    第五节 《李逵探母》
    第六节 《红楼二尤》
    第七节 《狸猫换太子》
    第八节 《贵妃醉酒》
    第九节 《玉堂春》
    第十节 《白蛇传》
    第十一节 《徐九经升官记》
    第十二节 《野猪林》
    第十三节 《四进士》
    第十四节 《昭君出塞》
    第十五节 《锁麟囊》
    第十六节 《三岔口》
    第十七节 《将相和》
    第十八节 《沙家浜》
    第六章 近现代地方戏经典剧目鉴赏
    **节 昆曲《十五贯》
    第二节 昆曲《李慧娘》
    第三节 评剧《杨三姐告状》
    第四节 评剧《刘巧儿》
    第五节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六节 越剧《五女拜寿》
    第七节 黄梅戏《天仙配》
    第八节 黄梅戏《女驸马》
    第九节 豫剧《花木兰》
    第十节 晋剧《打金枝》
    第十一节 梨园戏《陈三五娘》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语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戏曲鉴赏》作为系列教材之一,立足于经典戏曲作品的鉴赏。着重阐述中国戏曲发展历史、戏曲体例特征、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并精选中国古代、近现代经典戏曲特别是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作品加以分析,以助读者鉴赏。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