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9.80
旧书普通用户价:¥3.90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
旧书VIP用户价:¥3.70
页数:1
定价:¥15.00
旧书普通用户价:¥6.00
出版日期:
旧书VIP用户价:¥5.70
页数:1
定价:¥26.00
旧书普通用户价:¥10.40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旧书VIP用户价:¥9.90
页数:1
定价:¥10.00
旧书普通用户价:¥4.00
出版日期:
旧书VIP用户价:¥3.80
页数:1
定价:¥24.00
旧书普通用户价:¥9.60
出版日期:2000年01月
旧书VIP用户价:¥9.10
页数:1
定价:¥18.00
旧书普通用户价:¥7.20
出版日期:
旧书VIP用户价:¥6.80
页数:1
定价:¥20.00
旧书普通用户价:¥8.00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旧书VIP用户价:¥7.60
页数:1
定价:¥35.00
旧书普通用户价:¥14.00
出版日期:
旧书VIP用户价:¥13.30
页数:1
定价:¥14.00
旧书普通用户价:¥5.60
出版日期:
旧书VIP用户价:¥5.30
页数:1
京城六记
( ISBN:9787805545202 )
定价:¥22.00
旧书普通用户价:¥8.80
出版日期:
旧书VIP用户价:¥8.40
页数:1
定价:¥79.00
旧书普通用户价:¥31.60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
旧书VIP用户价:¥30.00
页数:
欲识梁启超,请读《新民说》。 国家何以强大?强国有怎样的国民?帝制中国何以在近代落后于西方?作为中国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梁启超在国家命运的转折时代具有枢纽地位和意义。《新民说》是梁氏的代表作品,也是20世纪中国的经典之作,集结了现代性命题,以及中西文明之间的巨大碰撞,亦展现了梁氏本人的史学才华和强烈的语言感染力,内中文字重在反思,重在追问,重在救亡图存,持续影响了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安身立命。 《新民说》怎么读?如何看梁启超“改良”与“革命”双重变奏下的纷乱如麻?青年学者羽戈潜心注解10万字,又配以5万字长文导读,基于梁启超的个人生命史,重新思考这位转折年代的先行者及彼时家国命运。这是羽戈十数年沉浸于近代史的所思与所答,更是一条进入梁启超宏大且矛盾的思想世界的阶梯。
定价:¥698.00
旧书普通用户价:¥279.20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
旧书VIP用户价:¥265.20
页数: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自古至今人类生活的人类学中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以探究人类文化多样性为重点,以田野民族志(ehtnography)为主要研究方法,关注全球经济与政治过程对地方文化的影响。本书既是对该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流派人物等内容的整体梳理,也是对中国文化人类学发展史和学术成就的全面总结;既是人类学研究的工具书,也是该学科的入门启蒙读物。
定价:¥68.00
旧书普通用户价:¥27.20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
旧书VIP用户价:¥25.80
页数:
定价:¥3980.00
旧书普通用户价:¥1592.00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
旧书VIP用户价:¥1512.40
页数:
本书是从国家图书馆地图专藏和书型古籍中遴选出的有关京津冀地区的古旧地图,以清代地图为主,辅以少量民国时期的地图,按成书(图)的时间先后编排而成,旨在通过地图展现古代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治理特征,直观展现了 京津冀地区的离宫、园囿、守备军营、水利、漕运的情况,并通过文字介绍相关背景,解读这些古旧地图背后的历史,为全方位了解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可供地理学者、历史学者、地图史学者以及今天的规划学者研究参考。
定价:¥98.00
旧书普通用户价:¥39.20
出版日期:2022年07月
旧书VIP用户价:¥37.20
页数:
林徽音(又名林徽因,1904—1955),一生横跨建筑与文学两界,“挑起两担云彩”,有“一代才女”之称,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建筑史学家曹汛先生积数年之力,搜集整理关于林徽音的一手材料,并做了大量考证。年谱以事系年,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翔实考证林徽音生平的著作,全面梳理了林徽音对中国建筑学所做的贡献,谱写了她坎坷而辉煌的一生。林徽音作为中国第一代留学回国的建筑学家,与其丈夫梁思成先生一起,在极其艰苦的生活和有限的科研条件下,为建立中国建筑体系、挖掘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卓绝努力。将林徽音的建筑成就梳理清楚,也就打开了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扇门。
定价:¥68.00
旧书普通用户价:¥27.20
出版日期:2022年08月
旧书VIP用户价:¥25.80
页数:
这是32堂直击人心的诗歌鉴赏课。 作者程一身邀请32位诗人用32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人生百态与人的灵魂信仰。我们跟随作者的细读与结构分析,可以知道杜甫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宇宙秩序中回归自我;能感受李商隐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时间回环中,亦苦亦乐;看到顾城在“门前”看到的:草在结它的种子,自然万物与人心相契;发现张枣爱人的“镜中”,落下的梅花竟然是唯一……这32位诗人,表达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贪嗔痴怨,他们的文学之眼也关注着人类共同的悲喜与时代转折。叶芝的一句“当你老了”,让我们明白痴情总是受挫、总是无奈;臧棣用一棵“盆栽植物”,竟就能叫我们体会父子间的双重教育——那是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多的“四合院”盛满了记忆,蓝蓝在“纬四路口”为民工塑像;王家新看到“冰钓者”的暴力与残酷,陈先发在“鱼篓”中为无辜的鱼虚拟了一条逃生路,这是对被迫害者的同情;王东东“在郑州,堵车时”的停顿时间里抒情,西渡为“蜘蛛人”写了一首劳动者歌,这源于对生命的热爱……32位诗人,在书中赞叹���命的丰盈,吟诵时代转折中的人之悲欣。 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读诗课》作者程一身是优秀的诗人、诗歌批评者和诗
定价:¥88.00
旧书普通用户价:¥35.20
出版日期:2022年08月
旧书VIP用户价:¥33.40
页数:
本书是著名学者俞可平教授离开中共中央编译局重回北京大学后,首次将自己代表性的致辞、杂文、随笔、专访等结集出版,分为北大致辞、走读人生、追念尊长、学术访谈四个部分,共计22篇文章,并精选作者不曾公开发表过的照片数十幅。 从一名地道的乡村放牛娃通过高考上大学,再一步步攻读硕士研究生直至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本土政治学博士开山大师兄的漫漫求学之路;从中管干部到大学教授的身份转变,秉承不左不右走人间正道,求解中国治理之谜的孜孜治学之路;从“尘世的学问”到“天国的学问”的士大夫气质,将更多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在纯学问的探寻上,开始“仰望星空”……透过作者的成长足迹、读书心得、亲情友谊、兴趣爱好,可以窥见一位知识分子的人生感悟、理想追求、学术志业和家国情怀。
定价:¥69.00
旧书普通用户价:¥27.60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
旧书VIP用户价:¥26.20
页数: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载入华夏诗史的杏花村是中原文化的代表性小镇。人文与法学并重的学者董彦斌在离乡二十余年之际,回望故乡的山川风物和风土民情。从子夏山、大夏乡、村戏、祭土、古塔,追忆到独具特色的汾酒、桃园、面食、水井,乃至在近代史中不曾如云烟散去的晋商、乡贤和勇士。在乡愁中寻找并未远去的传统文化和或隐或显的家园情思,并对农耕文明的诸多风貌娓娓道来。此外,作者从一直存在并不断变化的事物和生活方式中,探索从古至今的文化基因,更创造性地反思传统与现代的融通,徐徐展开一幅杏花村版的中国图卷。
定价:¥88.00
旧书普通用户价:¥35.20
出版日期:2022年08月
旧书VIP用户价:¥33.40
页数:
本书是一部原创性的诗说中国史,着眼于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将历史的演变与思想的流变合二为一,采取诗、注并行的方式勇攀当代“新历史”写作的新高峰。全书共分七辑,前六辑以318首“新古诗”辅以中华典籍精华的注解,以时间为顺序,书写自春秋战国、楚汉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间的重大标志事件与著名人物典故,重绘出跨越16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表达了中国文学的新情趣与新内涵,展现了中国精神的新境界与新魅力。第七辑是作者撰写的文论《新古诗宣言》,集中阐述新古诗的背景、命名、概念和诗体等内容,以及历史写作与哲学、美学之间的关联。作者引经据典、直抒胸臆,秉承“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在“古史新写,古人评史,古今交汇,天人合一”之间进行了一次诗学周游,集哲理性、通识性、文学性、艺术性、新颖性于一体,将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从而激活了中华文化的新的生命力。 新古诗宣言:①西方现代诗歌不等于中国现代诗歌。②没有中国特色的诗歌不能代表中国诗歌。③妄图取消中国古诗传统、制造中国文化断裂的文学样式的诗歌,不能称之为中国现代诗歌。④借鉴西方现代诗歌形式的汉语英译体诗歌,不应称为“中国新诗”。⑤中国现
定价:¥98.00
旧书普通用户价:¥39.20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
旧书VIP用户价:¥37.20
页数:
张谷若先生以30年代成功译介哈代《还乡》《德伯家的苔丝》而闻名于世,他晚年翻译狄更斯《大卫·考坡菲》、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史》等,其译作忠实畅达、注释精赡详尽而享有盛誉,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外文翻译教学、研究及实践的范本。他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建国后院系调整,以及改革开放等诸多大事件。其女儿张玲亦是极为成功的翻译家,用一贯考究的语言,细密的构架,几易其稿结撰本著,书里每一个名字每一件琐事都经过她关于人品、学品的仔细考量,亲闻、亲见、亲历,补史之缺,绘文之美,言哲之智。通过父亲张谷若和他的交往圈,映射中华民族的百年崛起。 本书对于我们寻索翻译理论,探讨中外文化交流,钩沉一代学人的抱负与情怀,曲折反映二十世纪爱国知识分子的命运,都大有启发。本书也将刺激我们对个体与时代,文艺与生活、人生价值与社会际遇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