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课程.良方
QQ咨询:
有路璐璐:

课程.良方

  • 作者:崔允漷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55556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396
  • 定价:¥4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课程.良方》设计成两部分:**部分精选了施老师在10多年前发表过的论文,从中我们可以重温或发现他的观点、思想以及他的研究方法、治学态度;第二部分是朋友们的纪念论文,主要涉及课程、教学、学习、教师领域的*新研究成果。每篇纪念论文前都有一段作者发自肺腑的感言,这些感言如同被岁月磨砺而愈加明澈的镜子。恍惚的眼前,施老师音容如昔,笑貌宛然——那不经意间遗落尘世的笑声、汗水、沉思,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与施老师朝夕相伴、青春如歌的峥嵘岁月。
    文章节选
    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美国是教育心理学的发源地,20世纪初桑戴克(E.L.Thorndike)的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但在课程改革运动中,人们不再满足心理学原理在一般教育与训练中的运用,而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学习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959年春,《哈佛教育评论》(HarvardEducationReview)刊发专辑,讨论了“学习法则能否在课堂中运用”的问题。许多作者认为,学习心理实验应该更接近教学实践,他们所关心的是学习理论的研究对课堂教学能有多大实践意义,并试图把握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对此,各人的观点也不一样,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种观点认为,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在内容上如此不同,在方法上如此无关,以至于两者之间谈不上有什么关系。例如,史密斯(B.0.Smith)认为,“学”与“教”是两种不同的、独立的现象,理解了某一种现象,并不一定有助于理解另一种现象,了解学习的起因和机制,也并不是发展教学科学的必要条件。因为“教”与“学”并不是共同扩展的--教学仅仅是可能影响学习的条件之一。学生在没有教学的情况下也可以学习,同样,即便教学很得法,但如果学生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动机,或认知准备不足,那么这种教学也不一定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我们可以称这种观点为“无关论”。①
    10年了,但那**那一幕却历历在目。
    1997年11月12日,星期三,那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日子。下午两点半,我正在上课,突然被人传呼接了一个电话--施老师在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作报告时晕倒了!我立即停课,冲到校门口,拦住一辆出租车,一路上不断催促司机“快点快点”。
    那日的阳光十分刺眼,但感觉有点荒凉。怎么会呢?上午我还在教育系的办公室见到施老师,还聊到下午我无法与他一起前往广州参加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还……
    然而,在海军医院抢救室病床上,我见到的是身上插满管子的施老师--没有了平目的表情,没有了平日的言语,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一下子,他似乎离我好远好远。几名医生正在轮番按压心脏,我的心里隐隐约约有种不祥的预感。我当即与我当医院院长的哥哥联系,让他过来诊断病情,希望能听到可以趋好的专业判断。除此之外,我只能站在离施老师两米远的地方,默默地注视着,默默地祈祷着:
    施老师,你一定能醒过来的,好人一定会长命的!
    可是,三天之后的事实,让我无法接受……
    目录
    前言
    **部分良方文选
    课程与课程论
    学习与学习理论
    论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的关系
    论课程的基础
    论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论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简论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
    西方课程探究范式评析
    泰勒及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附件]施良方论著目录

    第二部分纪念良方
    杜成宪中国课程概念从传统到近代的演变
    黄显华研讨课程:求真求善
    吴康宁再议课程
    黄向阳再论课程价值取向
    吴刚平教学改革需要强化课程意识
    杨小微新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孔企平关于课程目标模式方法论基础的讨论
    徐佳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回落与转型
    王建军施老师和我的个人课程
    郭元祥论学校课程制度及其生成
    崔允漷课程理论何为:一种实践的旨向
    陈玉琨学习的代价与学习的选择
    尹后庆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再思考
    丁念金试论学习社会学的构建
    唐晓杰知识与能力:追求新的平衡
    聂幼犁关于考试改革的思考
    周艳关于中小学作业的价值观研究
    陈振华中国教育学者何以更好地安身立命
    郑金洲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向
    朱家雄向瑞吉欧教育学习什么
    陈时见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以幼儿适应性发展课程为例
    发展课程为例
    校长和教师的权力
    以实践智慧构筑诗意教育
    智慧型教师的素养凝练
    论教师的“目标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设计:成人学习的视角
    从实践的角度重新解读教师专业发展
    后记

    ……
    编辑推荐语
    此书设计成两部分:**部分精选了施老师在10多年前发表过的论文,从中我们可以重温或发现他的观点、思想以及他的研究方法、治学态度;第二部分是朋友们的纪念论文,主要涉及课程、教学、学习、教师领域的*新研究成果。每篇纪念论文前都有一段作者发自肺腑的感言,这些感言如同被岁月磨砺而愈加明澈的镜子。恍惚的眼前,施老师音容如昔,笑貌宛然——那不经意间遗落尘世的笑声、汗水、沉思,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与施老师朝夕相伴、青春如歌的峥嵘岁月。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