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共有图书:917 项。
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研究 ( ISBN:9787531166047 )
作/译者:陶玉坤
定价:¥83.00
旧书普通用户价:¥33.20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旧书VIP用户价:¥31.50
页数:321
草原文化的民族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断融汇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延伸、升华,实现了文化功能的提升,展现了草原文化作为现代文明重要载体的时代风貌。以草原上千百年来盛行的传统节日那达慕来说,已经被赋予了时代内涵,它所要展示和表达的已经不单是草原人们的娱乐竞技,而是增强了文化与生产、商贸、旅游等经济生活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内涵,实现了草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更加凸显了民族、地域特有的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草原文化中的节庆、旅游、祭祀、娱乐、餐饮、医药、服饰、工艺、歌舞、文学艺术等都在实现与现代文明之间双向互需的有机结合。草原文化以特有的方式吸纳现代文明的成果,实现发掘、更新、重构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现代文明也在与草原文化的结合中获得新的实现领域和形式。
蒙古族文化研究 ( ISBN:9787531166054 )
作/译者:朋·乌恩
定价:¥83.00
旧书普通用户价:¥33.20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旧书VIP用户价:¥31.50
页数:318
草原文化的民族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断融汇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延伸、升华,实现了文化功能的提升,展现了草原文化作为现代文明重要载体的时代风貌。以草原上千百年来盛行的传统节日那达慕来说,已经被赋予了时代内涵,它所要展示和表达的已经不单是草原人们的娱乐竞技,而是增强了文化与生产、商贸、旅游等经济生活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内涵,实现了草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更加凸显了民族、地域特有的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草原文化中的节庆、旅游、祭祀、娱乐、餐饮、医药、服饰、工艺、歌舞、文学艺术等都在实现与现代文明之间双向互需的有机结合。草原文化以特有的方式吸纳现代文明的成果,实现发掘、更新、重构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现代文明也在与草原文化的结合中获得新的实现领域和形式。
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 ( ISBN:9787531166177 )
定价:¥82.00
旧书普通用户价:¥32.80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旧书VIP用户价:¥31.10
页数:304
草原文化的民族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断融汇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延伸、升华,实现了文化功能的提升,展现了草原文化作为现代文明重要载体的时代风貌。以草原上千百年来盛行的传统节日那达慕来说,已经被赋予了时代内涵,它所要展示和表达的已经不单是草原人们的娱乐竞技,而是增强了文化与生产、商贸、旅游等经济生活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内涵,实现了草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更加凸显了民族、地域特有的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草原文化中的节庆、旅游、祭祀、娱乐、餐饮、医药、服饰、工艺、歌舞、文学艺术等都在实现与现代文明之间双向互需的有机结合。草原文化以特有的方式吸纳现代文明的成果,实现发掘、更新、重构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现代文明也在与草原文化的结合中获得新的实现领域和形式。
草原文化的现代文明意义,还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如前所述,以天人和谐相处为根本特质的草原文化,不仅含有丰富的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资源,而且具有这方面实践活动和实际经验以及这一实践活动结下的丰硕果实。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审视辽阔的草地、森林资源千百年来基本得到保护,形成我国北方的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草原物质文化研究 ( ISBN:9787531166184 )
作/译者:扎格尔
定价:¥64.00
旧书普通用户价:¥25.60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旧书VIP用户价:¥24.30
页数:242
草原文化的民族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断融汇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延伸、升华,实现了文化功能的提升,展现了草原文化作为现代文明重要载体的时代风貌。以草原上千百年来盛行的传统节日那达慕来说,已经被赋予了时代内涵,它所要展示和表达的已经不单是草原人们的娱乐竞技,而是增强了文化与生产、商贸、旅游等经济生活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内涵,实现了草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更加凸显了民族、地域特有的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草原文化中的节庆、旅游、祭祀、娱乐、餐饮、医药、服饰、工艺、歌舞、文学艺术等都在实现与现代文明之间双向互需的有机结合。草原文化以特有的方式吸纳现代文明的成果,实现发掘、更新、重构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现代文明也在与草原文化的结合中获得新的实现领域和形式。
草原文化概论 ( ISBN:9787531164968 )
作/译者:宝力格
定价:¥75.00
旧书普通用户价:¥30.00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旧书VIP用户价:¥28.50
页数:286
草原文化是中国北方诸民族创建的古老的采集文化、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整合形态,足以中国北方草原的地理、气候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畜牧业经济为主要生存机理的文化模式。对于草原文化这样一个带有特殊品质的研究对象,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需要采取相应的特殊研究方法。
草原文化研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建设与学术队伍建设的快速发展,不仅适应了理论发展的需求,而且也响应了社会实践的呼唤,为当前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不竭的精神资源。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草原文化学,对于学习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富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本书通过对草原文化形成的环境、背景、基本要素,草原文化的价值、传播、对后世的影响以及草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科学的论述,对草原文化的基本构成和影响及现代生活进行研究。
草原考古学文化研究 ( ISBN:9787531164999 )
作/译者:塔拉
定价:¥80.00
旧书普通用户价:¥32.00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旧书VIP用户价:¥30.40
页数:307
草原文化的民族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断融汇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延伸、升华,实现了文化功能的提升,展现了草原文化作为现代文明重要载体的时代风貌。以草原上千百年来盛行的传统节日那达慕来说,已经被赋予了时代内涵,它所要展示���表达的已经不单是草原人们的娱乐竞技,而是增强了文化与生产、商贸、旅游等经济生活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内涵,实现了草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更加凸显了民族、地域特有的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草原文化中的节庆、旅游、祭祀、娱乐、餐饮、医药、服饰、工艺、歌舞、文学艺术等都在实现与现代文明之间双向互需的有机结合。草原文化以特有的方式吸纳现代文明的成果,实现发掘、更新、重构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现代文明也在与草原文化的结合中获得新的实现领域和形式。
定价:¥128.00
旧书普通用户价:¥51.20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旧书VIP用户价:¥48.60
页数:500
草原文化的民族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断融汇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延伸、升华,实现了文化功能的提升,展现了草原文化作为现代文明重要载体的时代风貌。以草原上千百年来盛行的传统节目那达慕来说,已经被赋予了时代内涵,它所要展示和表达的已经不单是草原人们的娱乐竞技,而是增强了文化与生产、商贸、旅游等经济生活的联系,极大的丰富也族团结进步的内涵,实现了草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更加凸显了民族、地域特有的文化。
草原文化的现代文明意义,还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如前所述,以天人和谐相处为根本特质的草原文化,不仅含有丰富的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资源,而且具有这方面实践活动和实际经验以及这一实践活动结下的丰硕果实。
草原精神文化研究 ( ISBN:9787531166252 )
作/译者:包斯钦 金海
定价:¥126.00
旧书普通用户价:¥50.40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旧书VIP用户价:¥47.80
页数:494
这部《草原精神文化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的子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要交付出版了,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同时还有些忐忑、有些遗憾。说实在的,从动笔写作到交稿,历时一年有余,直到进行全书统稿的时候,似乎才找到了感觉,才真正开始进入角色,才发现有一些观点、想法没有充分展开,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些问题论述得还很肤浅,没有深入下去;全书的观点、材料以至谋篇布局,都还有不少欠缺,如有可能做进一步完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课题结项的期限已到,不能因为我们一项子课题而影响整个研究的工程的进度,只好不很情愿地交稿了。或许,科研工作注定是一项留下遗憾的工作。因为,整个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思考、探索的过程,有些认识直到最后才形成,有些毛病和问题直到最后才发现,即使是原来满以为找到了不容置疑的答案的东西,到了后来才发现原来那只是寻找答案的开始。这或许就是每一个阶段的研究,只能是新一轮研究的基础,只能是供别人和自己日后超越的一个标尺的原因吧。
草原文化研究是个新课题,开展系统的研究迄今不过也就几年。草原文化研究的困难恰恰在于草原文化这一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外延的广阔性。我
黄史 ( ISBN:9787531168904 )
作/译者:格日乐 注
定价:¥10.00
旧书普通用户价:¥4.00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旧书VIP用户价:¥3.80
页数:115
据调查,最早的手抄本《黄史》版本收藏于内蒙古图书馆蒙古文版特藏部经卷收藏室。经卷收藏室登陆号00001,开本为26mm×9mm,竹笔抄写,字体工整,491页。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也藏有一部毛笔体手抄本《黄史》,大开本,76页。经查知,原手抄本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大石砭庙藏书,1958年有人从此庙获取,藏存于内蒙古图书馆。1964年又有人将其转抄,藏存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两种版本内容一致,均用古蒙古文誊写。传说大石砭庙是三世达赖喇嘛来内蒙古也区第一个讲经之地,位于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境内。
译注者利用上述版本,将古蒙文《黄史》译成汉文,并作了译文注释。译文考了大量蒙古历史文献,选词用句严格遵循各种汉文史籍,蒙古史文献和著述的行文范式,力求准确、简炼表达原文内容。同样,该书译文注释也参考了诸多相关史料,力求准确、客观反映史实和相关词意。在译文风格上也尽力体现了可别于他人且较为简炼易懂的表达风格。该译文由著名的蒙古史专家乔吉研究员审阅,在此深表谢忱。
《黄史》也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在它成书的几百年间很少流传。除了我国,其他国家还没有发现《黄史》的任何版本。因此,它是一部很难得
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 ( ISBN:9787531166269 )
作/译者:呼日勒沙
定价:¥122.00
旧书普通用户价:¥48.80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旧书VIP用户价:¥46.30
页数:475
关于草原文化的研究,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需要把握并不断深化。
一、关于草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特质
草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问题,是目前学术界普遍关注和积极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在草原文化研究领域需要重点研究的中心内容。综合目前的研究,对于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质,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和把握。
第一,要弄清什么是草原文化,即草原文化的界说问题。我们认为,所谓的草原文化就是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其中价值体系是其核心内容。作为一种历史过程,草原文化在早期经历细石器文化之后,前后演绎为以西辽河流域为代表的早期农耕文化和聚落文化,以朱开沟文化为肇始的游牧文化以及中古时期逐步兴起的游牧和农耕文化交错发展的现象,到近现代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又为草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使草原文化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地域与民族相统一、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的复合型文化形态。
第二,草原文化的类型问题。从文化学上分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草原文化视
作/译者:周毅 主
定价:¥28.00
旧书普通用户价:¥11.20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旧书VIP用户价:¥10.60
页数:364
我们处在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是当代学人的座右铭。通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运用最新信息驾驭命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每一个学子追求和奋斗的目标。通俗地说,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能说、能写、能跑,即口才、文章、交际能力都强。而要具备“三能”理应获得两次突破:第一次突破是将理论知识和他人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第二次突破则是将自己的知识外化成能力还原给社会,实现社会价值。只有圆满实现第二次突破,才能无愧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无愧于人生,对社会有所贡献;而实现第二次突破的主要途径就是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这也是当代学人成功的难点、热点和焦点。
本书结合文学创作和科学研究经验,借鉴、集成和综合古今中外有价值的研究型学习成果,栩栩如生地描述、分析与揭示文学大师和学术泰斗的多读多写多思多练的良好习惯、成功经验和培养创造思维的奥妙,以及超越创造误区和开创潜力的途径、思维与写作的辩证关系,引人入胜地审视、批判和创新学术论文性质、类型、作用、材料、结构、语言、标准格式以及选题的基本���路和文献调查方法。学术质量优,使用价值高,适用范围广。具有可读性、适用性、系统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既可
作/译者:宝山
定价:¥23.00
旧书普通用户价:¥9.20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旧书VIP用户价:¥8.70
页数:275
清代是蒙古文图书出版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政府、寺院和刻书坊等三种出版印刷机构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木刻.出版了众多蒙古文图书,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蒙古文出版活动家,本文主要以清代蒙古文木刻出版为中心,结合史学理论和出版学理论,在对清代蒙古文图书出版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综合分析、专题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勾勒出清代蒙古文出版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分析了清代蒙古文出版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导论部分:包括清代蒙古文出版史研究的意义及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基本史料分析、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清代蒙古族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概况,为清代蒙古文出版史研究提供历史背景。
第二章:将清代蒙古文出版历史分为前期、中后期两个发展阶段,主要以清代木刻出版的蒙古文图书为中心,全面、综合分析了这一时期蒙古文出版历史概况。其中,将《甘珠尔》、《丹珠尔》作为清代蒙古文出版史标志性成果予以专题论述。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篇幅较大,案例较多,并附以多幅图片,使得文字阐述和图片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章:主要论述清代出版管理体制、主要蒙古文出版机构和著名出版活动家。首先,主要分析以理藩院为代表
《格斯尔》研究 ( ISBN:9787531167105 )
作/译者:巴雅尔图
定价:¥18.00
旧书普通用户价:¥7.20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旧书VIP用户价:¥6.80
页数:198
本书运用文献和版本学研究方法,从蒙古族《格斯尔》研究的历史、版本和抄本特征、文学形式、文化艺术风格、源流考辨以及她在蒙古族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蒙古文学传统的关系等方面,对1716年北京版《格斯尔》和诺木齐哈屯本《格斯尔》、鄂尔多斯本《格斯尔》、隆福寺本《格斯尔》以及蒙文《岭·格斯尔传》等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北京版《格斯尔》是蒙古族古典书面文学中最可靠的版本。她是蒙古人为了激活成吉思汗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在对古老的格斯尔神话、传说、史诗进行整理、改编,并在再创作的基础上形成的长篇神话小说。塑造了格斯尔、茹格穆·高娃、阿珠、莫日根、哲萨·希和尔、伯通·巴特尔等众多神话人物形象,艺术地反映了蒙古族古老的神话世界的情景,深刻地揭露了明清时期社会的丑恶现象,辛辣地讽刺了喇嘛教及其上层人物,在宗教信仰上主要体现了萨满教的思想。
并指出在故事题材、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和众多艺术形象上受到了《西游记》、《三国志演义》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影响。同时,还对国内外《格萨(斯)尔》研究中“历史学派”主张的“格萨尔是藏族历史人物”等观点提出了质疑。
作/译者:包和平
定价:¥12.00
旧书普通用户价:¥4.80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旧书VIP用户价:¥4.50
页数:153
本文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和决策、设计、原建、改建和运用过程中的争论和解决进行了梳理,旨在揭示该工程活动中技术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以期加深对工程中社会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工程政策的制定和工程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规范化提供借鉴。
首先,通过对三门峡工程前期规划三起三落的曲折过程,以及苏联专家在规划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系统考证,明确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对解决关于三门峡工程规划和决策的争论所起的作用。
其次,介绍三门峡工程设计方案形成过程中关于三门峡工程的技术指标和功能的争论,指出争论背后的认识和社会原因,以及在解决争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再次,三门峡工程建成运行初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一场关于三门峡工程改建的争论。工程运用的实践和争论导致各方对黄河的水沙运行规律、特征和工程功能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反思了《规划》报告和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错误。最终在以国务院领导出面协调各方意见,并以形成折中方案而平息了争论。
最后,三门峡工程经过运行方式的改变和两次成功改建后,在取得社会和工程技术效益的同时,也带来库区移民和生态环境问题等负面效应,这些正负效应在时空分
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 ISBN:9787531165217 )
作/译者:包慧娟
定价:¥15.00
旧书普通用户价:¥6.00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旧书VIP用户价:¥5.70
页数:183
沙漠化是中国最主要的荒漠化类型,我们国家对沙漠化进行了几十年的治理,但其面积并没有因此而减小,不但面积在继续扩大,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说明我们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疏漏。为此,本文尝试以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为指导来研究沙漠化治理问题。
科尔沁沙地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条件脆弱,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昔日“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的富饶之地逐渐演变成沙漠化土地,成为我国最为典型的沙漠化地区之一。对科尔沁沙地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不但对科尔沁沙地区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对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在可持续发展、恢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指导下,采用实地调查、3s技术、数理统计、层次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以下内容作了深入研究:
1.对近40年来奈曼旗地区沙漠化动态进行分析发现,尽管自然环境条件是沙漠化产生的基础,但是沙漠化过程与自然环境条件变化间的相关性不好,而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更为密切。进而使我们对沙漠化成因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即“沙漠化是在脆弱的自然条件基础上,由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引发的不合理人类活动导致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
作/译者:包海鹰
定价:¥20.00
旧书普通用户价:¥8.00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旧书VIP用户价:¥7.60
页数:230
本书对我国长白山区的几种毒蘑菇包括鹅膏菌、胶陀螺、橘黄裸伞、和簇生沿丝伞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乐研究。
计算机科技名词术语 ( ISBN:9787531163572 )
定价:¥52.00
旧书普通用户价:¥20.80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
旧书VIP用户价:¥19.70
页数:814
为规范和统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名词术语,我社于2002年2月聘请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及新闻出版部门的专家、学者审定了计算机科技基本名词术语。这对于计算机科技名词术语的规范,特别是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中的计算机科技术语的规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猛,计算机及其网络应用日益广泛和社会化,计算机名词术语大量涌现且与日俱增,作者已审定过的名词术语数量太少,不够使用。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作者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2002年第二版)为蓝本,共收录了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安全保密等23个分支学科的9490余条名词术语,并用汉、英、蒙三种文字对照出版。附有英文索引和蒙文索引,从而真正实现了汉英蒙任何方向的对应关系。
在编写过程中遵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12月发布的《蒙古语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GB/T18291—2000)》,较好地体现了名词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约定俗成等原则。
作/译者:齐广安
定价:¥9.80
旧书普通用户价:¥4.00
出版日期:
旧书VIP用户价:¥3.80
页数:98
作/译者:本社
定价:¥4.80
旧书普通用户价:¥4.00
出版日期:
旧书VIP用户价:¥3.80
页数:
作/译者:齐广安
定价:¥8.30
旧书普通用户价:¥4.00
出版日期:
旧书VIP用户价:¥3.80
页数:82